在5月24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任何一个中国公民对于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出一个负责任的表态,一个公民在对自己的国家做出评论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样的场合做出这样的评论,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难看出他对自己国家的感情。年轻学子留学期间对事情的看法、思想的认识,可能都会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只要最终他们还是从心底热爱祖国,愿意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相信中国是鼓励支持和欢迎的。
通过主流大报《环球时报》把中国留学生杨淑萍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转发给中国大陆网友后,网上舆论一片哗然,很快就一如既往地分成了两个极端对立的阵营,一派认定这位留学生“辱华”,甚至要人肉她父母,深挖她和马里兰大学的中情局背景;一派认为这是言论自由,年轻学子说出了心里话,也是大实话。
我在看过视频后写了一篇博文,从标题“女留学生错在哪里?我们错在哪里”就可以看出,我这篇文章一如既往地从两面分析,但在一些网友看来,自然又是和稀泥,没有立场。而在我看来,恰恰是互联网上这些年在任何事情上都立马分成两个极端对立的派别与观点,才是不可取的。
而两个极端派的争论又几乎都在等待一个更大的声音出来,那就是官方的声音。根据以往经验,这种事官方一如既往地会用两个方式干涉进来,一是旗帜鲜明地借助主流媒体发文讨伐女学生(支持的可能性当然不大),一种方式是一纸令下:删帖、封人、关网站,如果还不行干脆抓几个“造谣的”。后面这种方式的逻辑是:只要删干净了,也就不存在了。
但没想到的是,这次事件惊动了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没有像多年前一样来一句“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杨恒均这个人”糖塞过去,而是做了回答。而且,这回答还是让我觉得有可取之处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显然不可能对自己的国民在海外如此直接批评中国表示欣赏,这不符合中国文化与政治制度,也没有先例,但发言人却在字里行间表露了极大的宽容——展现了大国风度与开明开放态度。不得不说,这女子的批评还是很严厉的,从空气污染到缺乏自由与民主,都真戳痛处,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美国北卡杜克大学的王千源事件,很有点为这位女孩子担心。
但外交部发言人一句“任何国家也可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情况”无疑表露这女子说的并不是谎言,而接下来一句“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样的场合做出这样的评论”就更加表明了态度,你也许有权说出自认为是真实的话,但还是要注意场合与表达方式——宽容之中还有对自己海外游子的警醒和“责怪”。如果加上最后那句“只要最终他们还是从心底热爱祖国,愿意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我相信中国是鼓励支持和欢迎的”,让我真要为这次外交部发言人的表现点个赞了。
虽然这件事并非外交事件,但外交部发言人也肯定不是说的他自己的想法。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最近中国在东北亚的态度,中美两国元首在高峰会期间表达的诸多意思,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正在向一个自信、一个愿意肩负更多国际责任的大国行进。而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在国际上扮演积极的角色,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恐怕首先要看他对待自己的国民,对待自己的海外国民的态度。
身为海外华人中的一员,我能感觉到外交部的这次发言,是对海外华人有积极效果的。我们知道,海外华人数量急剧增加,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中,肯定会在诸多事情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比较激烈。如果政府在类似事件上一味采取在中国过去几百年也许还有点用的打压与严控的办法,短时间内可能管用,但从长远来说,势必会造成几千万华人华侨噤若寒蝉,其实是貌合神离、离心离德。
就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关心政治,口中总是念念不忘中国缺点与优点的华人,越是符合外交部发言人口中哪些“从心底热爱祖国”的特征,这些人且不说在过去百年的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变革与科技进步上几乎都是领头羊,就是在改革开放后,无论从资金还是技术上,他们也都不落后于任何一个群体。
然而,在1949年后的30年里,尤其是文革等时期,海外华人及其大陆的亲戚朋友深受极左之害:动辄得咎,文字狱盛行,株连不断……对中华民族从经济政治和人心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反思历史,痛定思痛,在各个方面尽最大努力践行“自由、法治、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凝聚海内外中国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即便公民们完全享受了言论自由,却也找不出还有多少缺陷值得抱怨的国家,更不用跑到海外的讲台上去抱怨一下中国的空气污染,竟然还惊动了外交部……
杨恒均 2017/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