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人认为,宗教与暴力有关,故此宗教不一定为令人变得更好。这论点迫使人反思宗教在信息传播、行动以及呈现方式上所带来的影响。
而近期所发生的部份事件,都令人认为宗教信仰与暴力关系微妙。
缅甸境内罗兴亚人遭受迫害,有舆论认为是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之间的冲突;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冲突中,「伊斯兰国」武装份子不单只要主宰一个族群,而是要影响全世界。跟基督徒相关的事件,较突出例子也许就是人们对北爱尔兰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对立印象。
尽管历史上的强人统治,如波尔布特、希特拉、斯大林和毛泽东等已证明,除掉宗教并不会结束暴力;纵然结果显而易见,但仍未能令人信服。
澳大利亚圣公会堪培拉的前主教布朗宁(George Browning)认为,与其说宗教信仰是促使暴力的源头,倒不如说宗教遭骑劫去行使暴力,才是问题根源。
他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宗教被利用作打动人们支持英国、俄罗斯和德国国家领袖间的手段。
在北爱尔兰,占人口少数的新教徒掌握权力和特权,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天主教徒则视此为过气的殖民主义。双方同样利用宗教把一己立场变得合理化。
横跨几个世纪的所谓宗教战争,如十字军便一直与争权夺利有着千丝万缕关系。这些战争被指为宗教领袖与帝王间为确保权势而发起的斗争。
有天主教评论员和历史学家不断强调,天主教徒往往在冲突中走在前线;亦有神父找到不少证据去减轻信徒在军事行动中打压同胞的责任,包括萨尔瓦多、菲律宾、意大利和南非等地。
然而,这仍未能证明宗教是暴力的开端。就如家庭暴力,并不囿于有信仰者还是无信仰者。当大城市酗酒成风的地区出现暴力问题,人们的即时反应是限制酒精,殊不知问题根本不在于喝酒,而是与生俱来的暴力倾向。故此,真正的挑战是要消除暴力,而非喝酒这表象。
过去一百年,教宗、地区主教和宗教领袖发表多份有关反对使用暴力的声明,并重申对话才是调停纷争的途径,可是屡屡未获广泛关注,成效不彰。
天主教「国际基督和平运动」(Pax Christi)认为,目前社会缺乏的是能够促进合作、尊重、建设共识和公正公平的基本方案。该组织说,谴责暴力并不足够,更要积极展现非暴力的力量。
在这个年代缔造和平,我们最需要的是实质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