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届施政报告是近几次施政报告中最多提及青年人,提到在未来五年,政府会做好与青年「三业三政」相关的工作,即关注青年的「学业、事业、置业」,并鼓励青年「议政、论政、参政」,其中最为特首强调的一系列新措施就是会提升青年成员(即十八至三十五岁的人土)在各政府委员会的整体比例至百分之十五,也新增「委员自荐试行计划」让青年人自荐成为指定委员会成员;及升格「青年事务委员会」为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青年发展委员会」。
这一系列新措施在社会上得到正面的反应,因比起以往,已增加了不少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但这和让青年「议政、论政、参政」其实仍有很大距离。首先,这和青年期望相差很远,民间青年政策倡议平台是由不同年青人组成,包括社工、青少年、民间团体工作者等。平台希望透过推动青年政策的落实,重塑青年的公民身份。他们在十月初发布了《民间青年政策绿皮书(二订)》内的社会参与、教育、就业三大范畴,去响应即将发布的施政报告。青年所提出的青年政策和公民参与,正正是要求政府下放权力、促进政制民主化,并设民选且具实权(呈交议案予立法会、质询官员、拨款审批、举办公众咨询、决定青年政策方向)的青年议会,让青年透过政策制定来实践社会改变。
青年议会并不是甚么新生事物,早于回归后,在社会上开始提出在地区成立青年议会,而翻查立法会会议记录(二○○一年七月十一日)中提及那时有五个青年议会运作,分别设于沙田、观塘、大埔、西贡和荃湾区,共有一百三十四名成员。原先,计划是在全港十八区也会成立青年议会;最后,政府在二○○二年不再资助相关项目,青年议会便完全被消失了。但是,即使青年议会只出现了很短时间,但其实一些青年区议员甚至立法会议员也曾经历青年议会的洗礼。故此,青年议会在培育青年「议政、论政、参政」有其积极作用,而能参与的青年的数字及复盖的年纪更广泛,比起十八岁才能参与咨询组织,青年足十五岁便可参与青年议会。
相隔了十多年后,民间青年朋友再重新提出成立青年议会,当然也提出了青年议会是由民选产生,而政府在经历过十多年前青年议会的正面经验后,仍拒绝实行地区青年议会,反而只选择推行在咨询组织内加强青年代表的比例,而大家也心知肚明这些咨询组织的青年代表就算增加了也是寥寥可数,称不上是培育青年「议政、论政、参政」的好土壤。若特首真的如施政报告有关青年章节标题「与青年同行」,请考虑重新成立青年议会。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www.hkj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