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教会最近开展了「分享旅程运动」,传扬接纳移民和难民的信息。教宗方济各在罗马为这运动主持揭幕礼的同一天,香港教区亦举行祈祷聚会,响应这个甚有意义的行动。
去年全球难民总数突破六千五百万人,创历史新高,中东、非洲和南亚一些地区出现了战乱和冲突,致使难民逃到欧洲和其他局势相对稳定的地方。在这难民流动的过程中,香港亦成为他们寻求庇护的中途站。
移民方面,香港同样存在着大批外籍家庭佣工,去年这类别人士达三十多万,他们默默地为本地家庭服务。香港被视为一个国际城市,汇集多元文化,但实际上相关政策是否足够?政府以至各方面可有帮助移民、外佣和寻求庇护人士融入社会?
不少民间团体,以至本地的教会团体都希望补足这方面的缺漏。圣云先会在难民服务上推陈出新,不单提供物质援助,更透过堂区协会举办探访等活动,让教徒在服务中认识客人的需要与文化;教区菲籍人士牧民中心早年已开展外佣服务,近年服务对象更扩展至印度尼西亚等不同族裔的外籍劳工;不少牧职人员亦主动到监狱探望在囚的少数族裔。
国际城市须具备融合力,好能让外邦人感受到当地人的关怀,同时让外来文化滋养本土文化。而这份融合力来自人民对话的能力,教会的分享旅程运动正是让香港以至其他地方提高对话能力,以建立应有文化敏锐度与融合力。
这份融合力来自人民懂得欣赏多元文化的素养,在本地,不少具基督宗教背景的社会服务单位都掌握着青少年思想开放的特质,培育他们成为乐于分享与对话的大使。
分享旅程运动提醒我们,当重视移民难民为社会带来的贡献。教区劳工牧民中心﹣九龙重视少数族裔的充权工作,为南亚人士倡议就业政策,让他们借着贡献社会,感受到自己是香港一份子。
教宗方济各早前亦指出,教会必须成为共融的家庭和学校,使每个人学会欣赏并接纳其他人的优点。刚过去的印度尼西亚亚青节大会宣言,便鼓励青年走出安舒区,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
让我们学习青年的开放与敏锐,从教会内营造对话与分享文化,为这全球化的时代作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