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和今早赶写的,也谢谢朋友们建议惠助:今日的大陆宗教界在丧葬礼仪上缺少榜样,讲排场要体面,流于形式,同时大家也少有改变这种现状的意识。文中这位前辈对自己丧事的安排,耳目一新,值得各界反思……
—— 编按
一位老主教亲自安排的葬礼
——深情怀念台中教区王愈荣主教
1月24日,台中教区苏耀文主教协同台湾主教及神长教友为王愈荣主教举行了简朴的殡葬礼仪。当日下午,朋友从台湾发来了王公葬礼的许多照片。看到葬礼画面,不由让人想起郑义先生的《素棺》,对2005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简朴葬礼的描述,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按照王愈荣主教的遗嘱要求,其灵柩上只放了一本圣经
笔者与前辈有过数次会面及书信往来,1月18日王公去世的当日即发去了唁电,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并向苏耀文主教及教区神长教友表示慰问。这几日,陆续收到王主教殡葬礼照片,再次阅读前辈的《遗嘱》及《告别函》(后者无名称,为方便阅读,本文权且名为《告别函》),不仅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王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再次油然而生。良善心谦的前辈王愈荣主教在生命结束前后的美好见证,值得两岸神长教友效法学习。让我们从王愈荣主教的《遗嘱》和《告别函》来认识这位可敬的前辈,并引发反思。
王愈荣主教遗像
王愈荣主教在年老力衰之时开始提前着手安排自己的丧事。他参考其前辈牧者的榜样,选择了简朴殡葬礼仪模式。他在自己的手写《遗嘱》中,清楚地写到:
本人往生后,殡葬礼依罗光总主教模式举行,即:
医生宣告死亡后,二十四小时内入殓(遗体不入冰库)、封棺,不瞻仰遗容,棺材移至双十路法蒂玛圣母天主堂楼下,不放遗像,不放祭桌,欢迎教友在灵柩前为我祈祷。
不发讣闻、不设治丧委员会,殡葬弥撒在一周内举行。殡葬日,棺木移至圣堂祭台前,放在铺有简单地毯之上,棺木上不盖任何罩布,放一本圣经,旁放复活(蜡)烛,棺木前不置任何祭桌祭品、遗像,不收任何花篮、花圈、挽联。
弥撒由台中教区主教主礼,讲道(讲道不讲亡者生平,只讲解读经),弥撒后举行告别礼,不举行公祭,即送棺木至大度山教区神父墓地安葬。谢谢大家。
追悼和殡葬礼仪照片显示,台中教区尊重王公的遗嘱,为之举行了简朴的追悼和殡葬礼。除一顶(王公生前戴过的)主教红帽和一本翻开的《圣经》之外,就地安放的棺木上没有覆盖任何物品,没有遗像、周围也没有花篮、挽联等装饰。
2018年1月24日的王愈荣主教的殡葬弥撒
难怪在王愈荣主教去世后,苏耀文主教和台中教区始终未发《讣告》。苏牧只是在王公辞世当日发出了一个简单公告。公告中只有王公的生卒年月日,通知大家,本教区敬爱的牧人去世了,并邀请神长教友在主前为王公祈祷。这是教区上下对王公意愿的尊重表示。
台中教区苏耀文主教的公告
为帮助海内外了解王愈荣主教,1月20日,《王愈荣主教生平事略》才由台中教区主教公署对外公布,正式用一页纸简述了这位可敬前辈牧者的生平事迹。
近日,一张有关王愈荣主教去世的卡片在网上流传。在这张类似于传统的《通功单》上,除了王主教的照片之外,同样也只有王公的生卒年月日、晋铎、晋牧、就职年月日共五项。
目前,还不清楚这张类似《通功单》是台中教区或某个堂区印制,还是神长教友们为怀念王公而是个人制作。
网上流传的类似传统的《通功单》卡片
看罢王主教的葬礼照片,不由让我们联想到今日的大陆教会,每遇神长或教友去世,在痛悼的同时,无论是教会团体还是个人家庭,从排班昼夜守灵、守丧哀悼,到盛大的殡葬场面,大家已经习惯大操大办丧事,而且丧礼讲排场、要体面的现象愈演愈烈。多数人还认为这很正常,合情又合理,鲜有深刻反省,也少有改变这种现状的意识。
2018年1月24日的殡葬追思礼仪
当然,慎终追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因此,葬礼越隆重,越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亡者得以安息,生者才觉安心。对信徒来说亦是如此,往往参与一次丧礼后,会触及自己的心灵,而下定决心要日备善终、善度余生;一场隆重的葬礼,或许更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王主教亲自安排的简朴葬礼,是否从另一方面给了我们一种启发和深刻思考?他是否在提醒我们死亡有着超越物质的含义?我们不仅想问:面对目前一些地方神长教友过分“隆重”举办丧葬礼仪,各地教会是否该思考适当从简为之?为让后辈无后顾之忧,即将和逐渐步入老年的神长教友有无勇气效法王公的洒脱,趁自己健康、头脑清晰之时,准备遗嘱,冷静地安排自己的后事?
2018年1月24日的殡葬追思礼仪现场
就献身教会的神长而言,大家认为前辈神长们吃过那么多苦,经历过一次次生死考验,他们保守了信仰原则及圣召,为基督做出了美好见证,殡葬礼隆重理所当然。因此,无论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神长的去世,还是近年中青年神父的不幸早逝,在他们的灵柩前必然摆满了鲜花、花圈、挽联;一班班的乐队统一着装,声势浩大地前来助阵;在乡村,大家不会考虑和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而任性地大量燃放鞭炮……
参加殡葬弥撒礼仪的神长教友们
来送王愈荣主教最后一程的台湾主教们
同时,很多人还喜欢通过社交媒体一面倒地赞美歌颂,你转我转,一窝蜂地传递这方面的信息。但这是否真的是在缅怀先人的优秀事迹?这样的举措,是否真表达在追随他们的善表?且不说,这种讲排场、大操大办丧事的行为,有悖社会应倡导的“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俭”的文明风气,同时,这也不是我们的信仰所追求、所提倡的;这种过于注重物质层面的“追思”,无益于牧灵福传,也不能为我们对末世的反省增添益处;我们能否在目睹王主教的简朴葬礼时,趁机对目前我们所不断“升级”的葬礼予以劝止,并倡导一种更为适度的追悼方式。
殡葬弥撒前,王愈荣主教的灵柩摆在祭台前
我们不妨在自己服务地方教会调查一下:到底有多少新领洗的弟兄姊妹是因为目睹了我们为去世的神长举办的声势浩大的葬礼而被感动,因而皈依了基督信仰?又有多少冷淡教友因为参加盛大丧事而热心起来、从而经常进堂了?又有多少男女青少年因为盛大丧事而有了修道圣召?
目睹王公的灵柩及简朴葬礼,想到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下葬时的素棺,追忆耶稣基督昔日下葬时的情景,我们心中更加清楚:对基督徒来说,大家相信的是肉身的复活,世上的一切繁文缛节和隆重的丧葬礼仪都不重要,不是大家的追求,日后,当我们回归天乡后,能分享上主的永恒之爱,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在此世要努力争取奋斗的。
2005年4月8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棺木上放着打开着的圣经,象征随风翻开之意。
(上图),当日教宗殡葬弥撒现场(下图)
通过王主教的葬礼,愿我们各地教会都有一个深刻的反省,让我们效法先人的榜样:为神长丧葬从简,教友们也能节俭办丧事,在社会上起一个带头作用。
王愈荣主教生前还曾手书一封《告别函》。在这封没有注明日期和收信人的信函中,王公是这样写给所有视他为朋友的我们大家:
“希望天主赐我早升天国,在天上我会为教区及台湾和中国教会祈祷,求主赐更多司铎和度奉献生活者的圣召,圣教广杨!朋友们!再见了!
王愈荣 亲笔
从这封《告别函》,我们不难发现, 王愈荣主教的洒脱告别源自其信仰的力量。因为“为信仰主的人,死亡只是生命的改变,并非毁灭”(《亡者颂谢词》);换言之,在信仰内,死亡并非生命的结束,而是进入新生命的开始。
11年前的9月25日的王愈荣主教在祝圣接班人后
同时,王公这也是向中华教会的神长教友们告别,并嘱咐大家要不忘使命!两岸三地的神长教友也应继承其遗志,继续其未竟的牧灵福传事业。
王公一生虔诚侍主,爱主爱人,良善心谦,温尔文雅,为人善表,毕生致力于他服务的教区、台湾教会及两岸教会的牧灵福传事业,即使离世前夕,始终心怀两岸,不忘中华教会。王愈荣主教在担任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长和礼仪委员会主任期间,曾默默为华人教会翻译了众多教会文献,又大力支持大陆教会的礼仪及相关图书出版。
今日我们地方教会理应感恩不忘王愈荣主教及台湾教会,谦虚学习,效法其良善、谦卑、淳朴的榜样。一如前辈所要求的,为其在主前祈祷!祈主恩赐王公早升天国!也请王公在天上为台中教区、两岸三地的大中华教会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