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喜华这个名字相信广为香港人熟悉,但这位资深社区工作者今年复活节受洗加入天主教大家庭,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生于小康之家的何喜华,甘愿放弃少东身分,成为社区行动工作者,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基督关怀弱势社群。
他告诉天亚社,洗礼不是终结,而是人生另一个开始,不只帮助低下阶层的生活,还向他们传播福音,让更多人认识天主。
五十多岁的何喜华仍然坚持他三十年来为草根阶层争取权益的行动。不过,信仰却消灭了他内心的愤怒,使他学会聆听别人诉苦,并明白到世界上人人平等。
他年少时为继承父业到父亲的玉石店当学徒,了解到工人的苦况。因父亲反对他帮助草根阶层的决心,他毅然离家出走,先后到地盘、工厂及厨房等地方打工。
何氏目前是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主任。协会于一九七二年由多位致力社会发展的教会人士创立,旨在推动民权发展,帮助弱势社群了解自身权益,力求改善不公平的社会制度。
他说,目睹香港回归中国统治十多年来,社会和教会都逐渐变质,感到寒心而孤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协助争取居港权人士的过程。
终审法院于九九年裁定香港居民在内地所生子女即使出生时父母其中一方未取得永久性居民身分,仍享有居港权。特区政府声称,将有一百六十七万人移居香港,对社会福利、教育及房屋资源造成沉重负担,令很多市民对争取居港权人士反感。政府其后呈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释《基本法》,推翻有关裁决。
何喜华忆述当时协会的电话“每分每秒都在响”,不少人致电来谩骂,出言威吓,甚至在街上骂他。
他感到愤怒及情绪低落,想过向这些人还以颜色。“面对我一直觉得有别于整个中国、值得夸耀的香港,为何挂上特区区旗后,可以完全放下我们过往强调的社会价值观?”
他反省到在工作中很少跟人谈及心灵的问题,遂决定从宗教探索出路。他说,在慕道过程中,认识到天主圣言、福音中耶稣的行实,以及人的罪,明白到“人认识了罪才懂得忏悔,才会接受主及祂说的话”。
他表示,以前所做的一切,包括组织民众争取福利、推动社区行动等,都没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还骄傲地以为是自己的才干,到现在才知道他只是天主的工具。
谈到教会对草根阶层的角色,他指出,由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教会一直都在穷人身边,为他们服务。香港的社会运动、福利和教育都离不开教会的贡献”。
他特别欣赏宗座外方传教会、美国天主教传教会(玛利诺会)和耶稣小姊妹友爱会,他们服务艇户和穷人,推动社会运动,这些传教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不过,他感慨现在愿意与穷人同行的教会人士减少了,尤其在回归后,政府将教会边缘化,不再视它为重要伙伴,又改变资助政策,令教会被迫走上自负盈亏的路,改以中产阶层为主要服务对象。
何喜华续说,明白到现在司铎圣召短缺,教会人力也不足够,神父可能为了堂区事务疲于奔命。但他指出,“耶稣也不是常常驻堂,祂会到处寻找迷失的羊群”,他希望教会能继续关心最草根的弱势社群。
“耶稣正正就是跟草根阶层在一起,祂是天主派遣来让世人知道,作为义人应该如何做,也成为我最大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