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无家可归者耶稣”雕像,你会看到他脚上的钉孔。图片来源:雕塑家施马尔兹。
这尊雕像给人震撼与不安的感觉,它刻划一个被大布覆盖的人物,卷曲身体侧卧在公园长椅上。从远处看,这人物可以是任何人,但祇要凑近观察,就会发现暴露在布外的双脚上有清晰可见的“圣伤”,亦即钉孔。
雕塑家弟茂德.施马尔兹(Timothy Schmalz)所创作的《无家可归者耶稣》,并非你我心目中典型的基督,但它那慑人形象却可能触及一些天主教领袖的痛处。事实上,这个真人大小的青铜像,先后遭著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圣弥额尔主教座堂和美国纽约圣博德主教座堂拒绝,尽管它们的主任司铎起初甚感兴趣。
施马尔兹向《多伦多星报》表示:“无家可归者耶稣没有栖身之所,令人非常难过,因为主任司铎喜欢它,但当此事呈报教会行政机关时,人们却认为它可能太具争议性或意义不明。”他被告知,这个雕像“不是一个恰当的形象”。
雕塑家向《Catholic Register》周报表示,雕像的部分构思是受到一名露宿者所启发,两年前的圣诞节前夕,他在路旁看到那位躺着的露宿者。
多伦多存在着无家可归者问题,当地的“倡导者”组织在二月为市内第七百名死亡的露宿者斯图尔特.波里尔(Stewart Poirier)举行小型悼念仪式。根据最新估计,约有五千名无家可归人士生活于大都会区。
施马尔兹接受《The Huffington Post》电话访问时解释,如果我们回到这个城市并看到不少角落和长椅有这么多无家可归者,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经历。他说,前年十二月的那个晚上,当他见到启发他的露宿男子时,那一刻尤其教人感到酸楚。“我的直觉是,他就是耶稣基督。我刚刚见到耶稣。”
这位住在安大略省的艺术家,本身是基督徒。他表示,雕像的用意是永远提醒人要留意《圣经》的《玛窦福音》第廿五章31-46节。当时,耶稣告诉门徒,凡是他们对患病者、劳顿者、无家可归者所做的一切,就是对祂做的。
他说:“这是基督宗教最强烈的信息之一。”雕像是对这段福音的“视觉诠释”。
对于雕像起初遭到拒绝,他感到“懊恼”。他表示,他以“激进”的方式描绘基督徒所相信的天主子,引致教会一些“高层人士”反感。
不过,这个雕像最后找到安身之所,就是多伦多大学瑞吉斯学院入口。这所耶稣会神学院肯定“信仰与‘履行正义’之间的固有联系,是依纳爵生活方式的中心”。学院四月十七日举行关于露宿者问题的座谈会,并为雕像举行安放仪式。
瑞吉斯学院院长戈登.里克松(Gordon Rixon)神父在接受电话访问时说:“我们学院的使命是推动批判神学,并提倡公义和对美的欣赏。”
里克松神父说,雕像放置于市政府大楼对面的显眼角落,让人容易看到,也是“有助于向这个城市诠释本学院”的漂亮方式。
这个耶稣像已经引起非常正面的反应,有人将花放在它的脚旁,有人用电邮向学院表示支持。
施马尔兹表示,将来他想复制这个雕像,把它放在世界各地。“我认为它是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的标记。”
【完】来源:《The Huffington Post》,天亚社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