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青年的基督信徒认为,青年牧养工作须延伸到互联网世界,并鼓励他们关心社会。
普世教会刚于五月十二日庆祝世界传播节,本年传播节主题为“社交网络:真理和信仰之门;福传新空间”。事实上,本地基督宗教团体亦透过社交网路工具牧养青年。
新闻传播学者冯应谦教授认为,社交网络能够动员青年关心社会,然而传统媒体和团体活动的培育功能非互联网所能取代,牧养须以新、旧方式互相配合。
天主教徒冯应谦五月七日对本报说,明爱和公教团体时有推出关社培育活动,以明爱赛马会屯门青少年综合服务为例,社工让青少年制作关社课题习作,同时让他们借助媒体分享成果及彼此交流。
他指青年惯于运用社交网络分享和聚合,例如早前就国民教育议题发起社会行动,到最近关注工人工资问题。“惟网上社交平台的沟通和信息内容较短,不能作深入的培育。”
他指社交网络平台在扮演动员角色上大于教育角色,而传统媒体相对较易带出培育功能。
“网络平台让他们多了去认识相关议题,但有时少了深入讨论。”冯说传统培育活动可帮助青年作深入反思。
传统媒体有助培育
与此同时,牧养青年的突破机构五月四日假突破青年村举行四十周年论坛,与青年探讨香港的未来,以及文化与保育课题。
突破机构青年媒体总监梁柏坚说,关心社会的青年有时不容易找到同路人,教会团体可透过媒体配合其他不同类型的牧养工作培育青年。突破本身便集合培训、灵修、出版等不同事工。
“媒体牧养不得不参与社交网络平台。”梁柏坚四月二十六日对本报说,牧养就是与青年同行,“给他们方向,从而令他们面向社群、好怜悯,学习在社会作出选择”,媒体最能够启发这一代青年。
突破机构从《突破杂志》发展到现在的书志《Breakazine》,梁氏期望透过书志带出不同课题的社会片段,帮助青年基督徒认识信仰的社会向导,如五月号探讨了土地公义课题,也借助社交网站Facebook宣传与青年交流。
“我们希望启发年轻人揭破(Break)社会偏见、发现(See)事物,进而转化自己(Change)。”他指媒体的薰陶和转化功能对牧养相当重要。
谈到牧养内容,社工学者冯丽姝博士期望教会团体帮助青年建立同理心,关怀社会上受苦的人。
基督徒冯丽姝五月八日说,智能电话普及令教会团体更需要进入互联网世界,她期望青年参与这平台时,能够建立网上操守,并避免网路欺凌。
这位城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四月底发表研究指出,与西方国家相比,香港青少年自恋倾向程度较高。研究人员访问了九千四百多位小三至中五学生的家长。
要避免养成自恋性格,冯氏强调要培养同理心,教会内外媒体“须帮助青年理解别人的痛苦,例如让他们透过灾难新闻反思自己与社会的联系,并学习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