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温(Ko Swe Win)本可以保持沉默,远离镁光灯,但他受「爱与怜悯」的感召而有所取态。
这位四十一岁的《Myanmar Now》编辑「无畏无惧地致力实践独立、具道德性和社会参与的新闻工作」,荣获本年度的拉蒙.麦格赛赛奖。
奖项的评选小组赞赏郭瑞温「在极为重要但未获充分报道的议题上,有不朽的正义感,且不畏缩地追寻真相」。
小组嘉许他的「果敢坚持,因为在媒体讲述真相的特质与力量中,我们才可以令人信服地保护世界的人权」。
郭瑞温坦言,「麦格赛赛奖」评选小组对其工作的描述让他受宠若惊,并表示自己所做的,是因着「蕴含爱与怜悯的新闻工作」。
他说:「我对人们的痛苦非常敏感。」并补充:「若你已经培养出十分高度的敏感,便不可能坐视不理。」
郭瑞温说:「你一定要做点什么。你必须采取具体行动。新闻工作是作出行动的最佳渠道。」
他对真理的热情,却换来高昂的代价。
一九九八年,有六十八名学运份子因参与一场反缅甸军政府统治的示威而被捕,他是其中一员。
生于仰光的郭瑞温被判监禁廿一年。他受到酷刑对待及挨饿,但他视之为「了解自己和复杂世界的过程」的一部分。
在狱中,他学习英语,深化对佛教信仰的理解。
他在菲律宾马尼拉接受天亚社访问时说:「我相信经验的领会。在生活中,我们尝试透过阅读理解事物,但这是二手的知识。」
瑞温表示,牢狱生活让他明白那些因为致力对抗不公义而受迫害者的痛苦。
牢狱还教懂他「在我内看见爱」。
他说:「如果你没有在自己内看见爱,你可以如何定义爱,并将之展向他人?」
瑞温二零零五年获释后,参加了一个新闻学的网上课程,在零九年修毕香港大学的新闻学硕士学位。
他认为「新闻工作应该为社会服务」,而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说出「以爱与怜悯为基础的」真相和正义。
他又说:「有许多好的故事,但我们忘记心怀怜悯地说出来。」并补充说,不应仅仅是为了报道而报道,而「必须引起注意」。
他首先为缅甸杂志《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撰写文章,后来又向《半岛电视台》和《纽约时报》供稿。
二零一五年,在汤森路透基金会的资助下,他共同创立了《Myanmar Now》。
这网上媒体以长篇调查式报道为主,聚焦于未获充分报道的议题,可供以缅甸语和英语联合发布。
在不断追求真相的过程中,瑞温在二零一七年因诽谤控罪而被捕及殴打,并遭短暂监禁。
今年七月二日,法庭驳回此案。
瑞温说:「要改变掌权者和压迫者的内心与思想是很难的。」
尽管遭到攻击,他说他并不会视任何人为敌人,以便能够保持「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客观性」。
他说:「无论社会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应把任何人视为我们的敌人,不管是压迫者还是受压迫者。」并指出:「他们全是我们的朋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意他们的恶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客观地从事新闻工作。」
对于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他说:「信仰有很多可做的事。」
这位记者说:「所有宗教都教导我们如何变得善良,以及如何在爱与怜悯他人中成长。」他说,信仰帮助他「认识自己,变得更诚实。」
瑞温认为,「真正的宗教观念」需渗入缅甸社会中。
他又指出:「在我们的国家我们拥有强大的宗教,但现在各种问题都牵涉到宗教。」他补充,宗教被用于「算不上是好的事上」。
他说:「有些人为著个人、政治和商业目的而利用这些差异。」
他告诉天亚社:「当佛教被用来杀害伊斯兰教徒时,我感到非常歉疚。」
据媒体报道估计,在缅甸若开邦,军队镇压导致约二万四千名罗兴亚伊斯兰教徒被杀,逾七十四万人流离失所。
瑞温认为,麦格赛赛奖是「一个做更多事情的挑战」。
他说:「现在我没有理由终止手头上的工作,我不会停止报道。」
他呼吁同业们持守作为监察者的角色,正如他警告不要在报道中存有「报复心态」。
他说:「只要我们专业地工作,我们便能更好地生存,并变得更有意义。」
瑞温也曾于二零一八年获得舒曼人权奖,一六年获缅甸记者协会新闻奖。
【完】来源:《十字架报国际版》,天亚社编译。
Journalist’s truth mission gives voice to Myanmar’s voicel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