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接近人、相遇、对话,是教宗方济各首篇社会传播日文告中的几个关键词。教宗在文告中谈到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称他是传播者的模范。梵蒂冈电台关于教宗的文告,采访了《公教文明》期刊主编斯帕达罗(Antonio Spadaro)神父,他说:
答:教宗方济各的确是一位喜爱传播的教宗,因为他具有与人直接接触的牧灵风格。因此,传播对他来说意味着相遇。传播的文化与丢弃的文化完全对立,也就是与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分裂完全对立。传播即相遇,在贝尔格里奥教宗的生活和教会观中占中心地位。如果我必须总结教宗文告的基本概念,我认为传播对他而言就是相遇,做他人的近人。教宗对传播的理解,具有哥白尼般的革命:传播的中心不再是信息,而是传播信息的人。这是非常现代的思想,因为我们知道,网络在今天所建立的传播,完全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如果没有人际关系,就不存在传播。
问:教宗指出的慈善撒玛黎雅人,对于记者和传播者而言似乎是一位非常独特的模范,教宗写道:“我愿意将传播的能力定义为接近人的能力”。因此,接近人具有中心地位。
答:接近人的确具有中心地位!慈善撒玛黎雅人的形象极具感染力,当时的贝尔格里奥枢机在2002年向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传播者讲话时就用了这个形象。教宗的文告是对这一主题长期默观和反思的结果。将福音比喻中的人物变成传播者效法的楷模真是美妙。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做他人的近人,呵护他人的创伤,帮助有困难的人。这具体表明,基督徒传播者应该为弱小者讲话,使人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人的面容。
问:教宗方济各在传播日文告中,像本笃教宗在最后的几篇文告一样,详细谈到网络。教宗方济各用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图像:“数字网络可以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场所,它不是电线的网络,而是人的网络……”。
答:这是另一个中心思想,因为传播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互联网不是水利或天然气网络,它创建了一个传播环境。正如教宗所说的,网络其实并不存在,因特网并不存在:在网络中的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是人类本身!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关系网。若我们愿意,电线和接头能够,显然也应该帮助我们更加团结,更直接地沟通,而且这种沟通能够超越许多障碍。基督徒对网络的认识非常深刻,几乎是一种先知性的观点。网络如同是天主赐给人的恩典,因为人藉着网络可以更加团结合一。
问:教宗在文告中有一部分特别谈到对话,当然这里指的不仅是传播者的对话。教宗说:“对话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渴望唯一、绝对的真理”。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出他牧职的特点。
答:绝对是这样,因为对话意味着不以说服别人为目的谈话,说服别人的谈话不是对话。对话意思是与他人探讨,知道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一同向唯一的真理迈进。因此,在个人想法或语言学、派别的传统中躲避,只能阻碍传播的流动性。对话的主题对于教宗方济各来说非常重要,他多次谈到教会应该与今天的人对话,好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期待、渴望和疑惑。因此,对话的风格是一种全新的风格,风格不应该被理解为单纯的做事方式,而是福音的本质,是对世界的开放。
问:教宗就是以开放的态度和着眼未来的视野结束文告的,他写道:“传播媒体的变革,需要全新的活力和新的想象力”。这也是教宗对传播者的激励和鼓舞……。
答:教宗在这里谈到非常重要的一点:传播是一项充满激情的挑战,而这恰恰需要活力。因此,不能将传播视为机械化的惯例,媒体也不能只停留在现成文字上的报道。传播需要活力,需要传播的愿望,需要力度,也需要新的想象力。这很耐人寻味,也就是说,应该从不同视角看问题。藉着慈善撒玛黎雅人的形象,基督徒的想象力能够塑造传播的方式,而传播也意味着共同生活的方式。教宗在《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谈到“有些混乱的人潮”、“团结的旅行队”。这些图像深深地打动了今天的人,但也告诉我们,应该与世人打成一片,好能传播福音的讯息。
文本源自梵蒂冈广播电台网页 http://zh.radiovaticana.va/articolo.asp?c=768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