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新闻网)「为了爱近人,我们必须认识他们,而且往往得找出克服古老偏见的方法。」教宗方济各5月9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宗座圣经学院师生,向他们如此表示。该学院今年庆祝创校110周年,并举办一场国际会议,题名为「耶稣与法利塞人:跨学科的重新审视」。教宗对圣经学院师生的讲话紧扣著本次会议的主题。
教宗首先指出:「在基督徒之间和在世俗社会内,『法利塞人』一词在许多语言中都意味著『伪君子』或『自以为是的人』。但是对很多犹太人来说,法利塞人建立了犹太经师传统,是他们灵性上的前辈。」这种负面的刻板印象十分普遍。然而,近期的研究让人理解到,相较于先人,我们对法利塞人所知甚少。「我们比较难确定法利塞人的起源,以及他们的许多教导与实践」。
本次的国际会议透过跨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关于法利塞人的文学和历史问题,这「有助于用更真实的观点来看待这个宗教群体,并在打击反犹太主义方面有所贡献」。
教宗接著探究《新约》,表明耶稣曾与法利塞人多次讨论共同关切的议题。比方说:「《若望福音》最重要时刻之一是耶稣与法利塞人尼苛德摩相会,他是个犹太人的首领。」(参阅:三1)。耶稣正是向尼苛德摩解释:「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三16)后来,尼苛德摩在司祭长和法利塞人面前替耶稣作辩护(参阅:七50-51),并在耶稣受难埋葬后前去祂的墓穴(参阅:十九39)。「显然,许多对法利塞人的刻板印象既不适用于尼苛德摩,也无法在《若望福音》中找到实证。」
此外,教宗提及二世纪的知名犹太经师阿基巴(Aqiba),他继承了法利塞传统,并且将「爱人如己」奉为圭臬(肋十九18)。教宗向在场众人阐明,爱人如己的「金科玉律是个重大指标,能用以辨认耶稣和与祂交谈的法利塞人的相似之处。这当然也是任何对话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犹太人与基督徒的对话,即使在今天也不例外」。
教宗最后总结道:「为能更好地爱我们的近人,我们必须认识他们;为能了解他们,我们往往要找出克服古老偏见的方法。为此,你们的会议促成不同信仰与学科的连结,以期更成熟、更精确地理解法利塞人;如此的会议将能在教导和宣讲中更恰当地呈现法利塞人的形象。我确信,这样的研究及其开启的路线将会积极促进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关系,以推动更加深入而友爱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