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想把本次活动办成一个为专家提供讨论的平台。我们想利用这次活动为来自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妇女提供接触的机会。"天主教学家艾尔瑟尔女士在讨论会上这样强调。她是班贝格市宗教女性信徒对话倡导会负责人。该倡导会的宗旨是,在德国为女性建立一个跨文化及宗教的联系网。艾尔瑟尔认为,要想建立这样一个网络,必须有关键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不是社区的正式代表,但却在为社区做着许多事情,而且有很深社会基础。这样的人物将会给建立联系网带来帮助。"
通过这种"滚雪球"方式,一个固定的团体已经形成。尽管团体成员间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宗教信仰方面有很大不同,她们依然举行定期活动。成员中有笃信正统犹太教的女性,有恪守天主教义的女信徒,还有带包头巾的穆斯林妇女。不来梅大学宗教对话倡导研究项目负责人克林克哈马教授指出:"在这样的对话中发生冲突是很自然的。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对话活动不仅仅是不同信仰的人在一起碰碰面,友好地聊聊天什么的。对话中还会发生激烈的争论。"
克林克哈马教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跟踪了20个对话倡导项目。她对这些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团体成员对待分歧的态度。基督教-伊斯兰教对话协调理事会主席考奇也证实,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常常发生冲突。但他认为,没有冲突,仅仅是一团和气的对话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情:"人们必须敞开心扉,对一切产生疑问,比如对妇女的压制、包头巾的讨论、伊斯兰圣战及自杀性袭击等等。而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对话于事无补。"
考奇是一位伊斯兰教信徒。他总是开诚布公地同别人讨论那些针对伊斯兰教的偏见。基督教-伊斯兰教对话组织在全德国共有18个不同宗教信仰的下属组织。这些组织间常常进行交流。一个组织的好主意、好经验,其它组织也可与之分享。此外,考奇还介绍了他在纽伦堡活动:"我们在这里有一座清真寺博物馆。许多学生来这里参观。我们先教他们如何做祷告。然后他们换上穆斯林的服装。这会让他们用另外的视角看问题。之后这些学生按照我们所教的方式做祷告。当然最重要的是最后的土耳其茶点和谈话了。"
《世界报》最近的一篇文章称,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对话不是死了,而是根本就没有出生。但参加讨论的人却不这么看。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对话已经在进行了,而且必须继续下去。但人们不要指望所有的冲突会一下子得到解决。克林克哈马教授指出:"人们必须认识到,有关宗教的讨论总跟文化、社会及日常生活相混淆。为了弄清每个人的想法,对话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对话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