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台北讯】对于教廷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会否因与大陆最近来往频繁而断交,台湾学者、前外交官和「中国通」的外籍传教士看法迥异,差距不小。
「天主教神修小会」十二月二日邀请前任驻教廷大使王豫元、历史学家古伟瀛教授,与圣母圣心会世界总会副总会长韩德力(Jeroom Heyndrickx)神父,共同座谈梵、中、台三地关系。
台大历史系荣誉教授古伟瀛认为,目前梵蒂冈与大陆对谈只是涉及福传事务,还未涉及外交事务,双方可能采取与美国跟大陆建交前先有「联络处」的「渐进」方式处理。
然而,三十多年来经常来往台海两岸的比利时传教士韩神父却很乐观,因他看到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变为「对话人」,而梵蒂冈也在第二届大公会议后变成对话的教会,双方目前已开始用工作小组「对话」,虽然波折不少,但达成成果是有希望的。
不过,前任大使王豫元则对在场逾一百七十位参加者说,台梵邦交稳固,他与古伟瀛都认为,台梵关系未来只有「搬迁」,没有「断交」。
在三人讨论里,他们一致认为台湾教会在台梵关系和陆梵关系间是「桥梁教会」的角色。
韩神父称赞:「辅大接受大陆生,包括神学院,这是台湾教会对中国大陆教会的最大礼物。」
王豫元指出,原先附设在天主教辅仁大学的神学院在一九九一年升格为独立的「天主教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直至《中华民国教育部及教廷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合作及研习、资格、文凭与学位采认协定》于二零一二年底换函生效后,这所用华语教授的神学院文凭获得全球宗座大学承认。
他同意梵陆邦交不会马上出现,目前双方对话波折不停,但是仍将继续,至于何时有结果,没人知道。
他以越南与教廷关系为例,表示教廷与同样是共产政权的越南在二零零七年初步接触、协商后,在十年后的今天才有一点进展;教廷与大陆今年才成立工作小组,大陆教会跟梵蒂冈要化解歧见,还需要许多时间。
王豫元又指出,台梵邦交稳固,因台湾自二零零五年起展开灵活的「元首外交」,如当年陈水扁总统参加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丧礼;二零一三年马英九总统参加教宗方济各就职典礼,还有连战、吴敦义、陈建仁等副总统都曾访问梵蒂冈。
他分析认为,梵蒂冈的原则是传教、推动宗教自由,外交只是传教的工具与手段,教廷与大陆亲近,并没有要抛弃台湾的意思,而是要照顾大陆的教会与教友。
不过,他提醒台湾信徒还是非常值得关注梵陆关系,因教宗方济各已多次对北京当局释出善意,也多次透过与记者的对话中,说出想与大陆建立正常关系的想法,「显见梵蒂冈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是前所未见的好」。
他指出,今年一月梵陆成立工作小组,虽然频繁磋商,但教廷与大陆还有主教任命权、教产、教区重划、地上地下教会等许多宗教问题需要谈,十月间,方济各在谈到中国大陆时也曾说,「正在缓慢地磋商双方关系」。
长期观察梵蒂冈与台海两岸关系发展的古伟瀛教授则从历史去分析两岸与教廷的关系。
他指出,教廷首位驻华大使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枢机在华期间致力发展地方教会,成立了第一个本土修会──主徒会。中共夺取大陆后,黎培理(Antonio Riberi)总主教以公使身份接任,避免出任外国驻华使节团团长。可是中共驱逐外籍传教士下,他难以在南京留守,但拒绝来台而留在香港。最后,在外交部和世局变化压力下,一九五二年才移到台北。
这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又谈到台湾副总统陈建仁的角色,直言尽管教廷在台任命了近百位骑士、爵士,但别期望他们对维护台梵关系,能有任何实质影响。
古伟瀛认为,以过去教廷与大陆和台湾间的互动历史来看,就是采取「平衡策略」。在最近几年来梵蒂冈主动与大陆积极接触的同时,也与台湾签订教育协定、教廷西斯汀教堂合唱团首度访台演出、出借礼仪圣器室从未对外展示过的圣器,共办「天国的宝藏-教廷文物特展」等。
他提出,一九九九年曾出现梵台关系紧张的情况,当时单国玺枢机曾力荐教廷不要轻易放弃台湾,台湾教会可作为中国教会的「桥梁」。但在二零一二年单枢机去世后,台湾又该以什么特质做为维系教廷关系的亮点?教廷至今在台湾没再任命一位枢机,来得取台湾教会和信徒的心声。
他说:「当时教廷国务卿苏达诺(Angelo Sodano)枢机曾说,教廷与台湾没有断交与否的问题,只是把挂牌在台湾的『驻华大使馆』迁移回原来的地方而已。」
另一位讲者韩德力神父建议:「台湾的天主教会应可做中国地下教会与三自爱国教会之间沟通的桥梁。」
韩神父在演讲中解释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关系后,谈到大陆与梵蒂冈最近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主教任命问题。至于八位非法主教在慈悲禧年被教宗赦免一事,至今未被公布,而根据他的了解,只有四位获准而已。
至于近日大陆的公开团体在三天内举行三场晋牧礼,其中两场都有绝罚主教出现在祭台上,韩神父不讳言这是「不幸的事」,「不符合对话精神」。
这位比利时鲁汶大学南怀仁文化协会主任认为梵蒂冈应该会有反应,因梵蒂冈总是采取「先斩后奏」,可是至今未有动静,一定有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