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教会团体于三月合办研讨会,探讨圣依纳爵与圣十字架若望,对比二人截然不同但对教会灵修发展重要的思想。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联同长洲耶稣会思维静院于三月一至二日假将军澳的明爱专上学院举办研讨会,主题为“圣依纳爵与圣十字架若望的对话”,约一百七十人参与。讲者稍后定于台湾的基督教培育场合及台湾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的神学研习会再次发表有关讲题。
研讨会探讨两位圣人的时代背景,以及灵修方法,包括圣依纳爵的神操,以及其应用实践与基督论。五位讲者分别来自圣博敏神学院、西班牙宗座柯米拉斯(Comillas)大学、西班牙密契大学以及圣神修院神哲学院。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校长蔡惠民神父二月对本报说,圣依纳爵的中文培育资源较多,圣十字架若望的中文培育资源及文章则相对较少,这次研讨会亦邀请了专注相关课题的权威演讲,可帮助香港信徒加深认识教会的灵修发展。
“依纳爵的灵修启发人为教会以至整个世界工作,圣十字架若望则重视默观,虽然二人进路不同,但都是十六世纪的重要灵修大师。”蔡神父期望这次研讨会能惠及对灵修有兴趣的人士。他说灵修培育与教会生活关系密切,能“建立信仰生活与事工的应有态度,增添动力”。
思维静院院长董泽龙神父三月四日说,研讨会让两种灵修思想彼此对话,这亦见证在灵修注重对话的本质——既与自己对话,亦与其他灵修思想及不同信仰对话。
“对话是今天灵修所需要的能力,既要了解自己,也要认识其他思想。”耶稣会董神父说,对话是现今社会就处理不同思想的潮流,他说在教会内,教徒无论透过何种灵修方法加深信仰,如念玫瑰经及朝拜圣体等,“都应开放自己,与不同的灵修方法对话”。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教授黄锦文神父于会期上,就圣依纳爵的基督论发表演讲,他会前对本报说,两位圣人见证不同的灵修能互相补足,以及教会灵修丰富与深广的本质。他说研讨会亦能唤起参加者共同的灵修经验。
对比两位圣人的灵修,黄神父指依纳爵的进路相对较主动,重视与主相遇,作辨别,以及理性幅度较重;圣十字架若望相对较被动,重视默观,灵修与直观幅度较强。“两位教父的思想,证明灵修同时具备理性和感性。”黄神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