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天主教徒夫妇的胎儿流产,由于胎儿不足二十四周,当事人一度无法取得医院证明书以安葬胎儿。天主教坟场委员会与政府当局协商后,当局最终让这对教徒夫妇Kevin和Angela(化名)的胎儿安葬于天主教坟场。
天主教坟场委员会主席陈志明副主教六月十九日对本报说,教区已接获当局通知,批准天主教坟场安葬不足二十四周的流产胎儿遗体;至截稿时,上述个案的当事人与坟场委员会接洽,并会于六月二十四日在柴湾圣十字架天主教坟场举行葬礼。
Kevin六月二十日对本报说,现能妥善安葬胎儿,他夫妇俩均安慰,而内心伤痛亦暂且得以悉怀。他希望以此案为例,日后能帮助更多遇上相同处境的夫妇。
据传媒早前报导,Kevin夫妇的胎儿遗体此前一度遭医院视作「医疗废物」,经交涉后夫妇方可领回遗体。陈志明重申,教会认为生命从受孕开始便当被尊重。
天主教坟场委员会已着手于柴湾天主教坟场设置「天使花园」,以安葬流产胎儿。有关设计和其他事宜,亦正相继展开。
婚委会执行秘书:
全面牧养失胎家庭
谈到如何牧养失胎夫妇,教区婚姻与家庭牧民委员会执行秘书赖煜清早前对本报说,教会关心父母的哀伤,以至胎儿殡葬是否恰当,而无法安葬胎儿会加重父母的哀伤,故此这项牧民工作应涵盖更宽阔层面,即透过适当的安葬礼仪为这些家庭祈祷。
对于相继有夫妇表示难于领回不足二十四周胎儿遗体,他表示婚委会早于今年三月已去信食物及卫生局,指出失胎信徒夫妇希望妥善安葬孩子,故婚委会冀与当局商讨有关具体安排。
至于安葬不足廿四周胎儿,他说教会或可参考外地教会做法,置小棺木安放遗体,并可举行礼仪。
另一方面,婚委会将于九月为失胎父母举办退省帮助他们走出哀伤。赖煜清说,台湾教会人士已开展相关工作,婚委会拟于九月的退省邀请当地信徒来港主持活动,把当地经验带到香港教会。
「部份失胎夫妇即使经过多年,那份伤痛仍未消失。」赖煜清说,九月的退省便是要帮助夫妇处理新或旧伤痛,帮助他们重新看待及迎接新生活。「让胎儿得到妥善安葬,也是治愈的途径之一。」他又称,台湾教会团体已恒常举办失胎关怀退省,香港团体亦可开展这方面的牧民工作,并发展为恒常事工,而婚委会计划于年底再次举办相关活动。
另外,有立法会议员表示收到因流产胎不足二十四周而无法取得医院证明书的求助个案,遂要求当局于立法会会议上交代有关数据,以及会否因应社会要求而检讨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