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url=http://newsitalia.vo.llnwd.net/o33/2800_156864_tsn_51_03zh.m4v width=380 height=350 loop=false play=true downloadable=false fullscreen=true displayNavigation=true displayDigits=true align=center playlistThumbs=false
24/06/2010 (4:20)
一位学生说:“我喜欢这里可以学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两者彼此接受……。”
另一位学生说:“我喜欢这所学校,因为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又有一位学生说:“这所学校很特别,与别的学校不同。”
其中一位学生说:“有必要令三个宗教和平相处。”
另一位学生又说:“我们大家都是回教徒。”
学生本身的自发性和自然的在一起感,成功的见证了‘手携手’(Hand in Hand)的学校,的确是一所特别的学校,因为包括阿拉伯和犹太的学生,采用和学习两种语言。这所学校与以色列的冲突,尤其是耶路撒冷的情况大相径庭。两个民族各自完成不同的教育架构,阿拉伯与犹太一直习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也许因需要才接触,否则他们之间不会混在一起。‘手携手’学校公关部主任伊拉克林(IRA KEREM )说:“我们尽量表示可以和睦相处,许多人认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不能和平共处,这里每天都可以见证,是可能的……。”
一半学生是犹太人,一半是阿拉伯人(包括回教徒和基督徒)。在每一个职务上都有两个代表负责人,代表着两个民族的精神,两位主席,一班中两位老师。以双语教学,演绎一种革命性的教育制度,同时学习阿拉伯与和犹太语,语言是珍贵的工具,促成两种文化的接触,成为认识两个民族的历史和宗教的门户,正如这位宗教文化科朗裴斯田老师(MERAV RON-PERTSTEIN)解释说:“我们两位老师中一位是犹太教徒,一位是回教徒,我们学生中属于三个不同宗教:基督信仰、回教和犹太教,我们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宗教,尝试找出三个宗教的共同点……,我们两位老师,以犹太语和阿拉伯语教授没有门科。许多学生幼稚园已在这里上学……,当然他们的父母也认同这所学校可以共存的信念。”
其他三所在以色列的学校,即加里肋亚上(Alta Galilea)的米斯卡夫(Misgav),贝舒瓦(Bersheva)和另一所在阿拉伯村瓦迪阿拉(Wadi Ara),一共大约有900位学生。明年在耶路撒冷将是首次‘手携手’学年的结束。这是一个在教育上的对照与共处的具体经验。即使在以色列‘手携手’也是独一无二的例子……。
耶路撒冷‘手携手’学校的哥里阿斯(RAFFAELA CORRIAS)说:“引起异议的原因往往是学校的独特性,我们继续希望能强增这种模式……,需要时间与耐心去考虑一个有差异的社会,不仅是教育制度不同。”
由于精心安排多元文化的教学课程,入学人数增加,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也扩大,为此‘手携手’的学校也获得以色列教育部的认可,又得到本地与国际基金与团体的资助。致力在新一代当中培育一种自觉性,可以用一个口号来综合:“今天学习怎样改变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