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非常重视慎终追远,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会在春季的清明节和秋季的重阳节,上坟拜祭先人。中国人那么重视这两个拜祭先人的节日,究有什么意义?
《论语》学而篇透过曾子的一番话,阐释了儒家重视“慎终追远”的原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传统的诠释认为,终,是指人死了;远,则指已逝的祖先。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若能够慎重地处理死者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先祖,百姓的品德就会变得敦厚(因为对亡者尚且那么敬重,对在世的人一定会更谦厚)。
可是,信主的基督徒,这句话该有进一步的属灵理解。
“慎终”可解作我们看见有人死去时,必须警觉到生命的可贵,接着会再进一步“追远”;“远”可解作生命的源头和终极,因此,“追远”即是默思或追查人的生命是怎么来,以及死后往哪里去。很明显,俗世的上坟者,很少会那么深入地思考这个生命的课题。
天主教教会相信炼狱的存在,因此给信友提供了绝佳反思这句话的素材。教会把十一月定为追思亡者月,称为“炼灵月”,更指定十一月一日为“诸圣节”、十一月二日为“追思亡者节”,分别追念已升天堂的灵魂,以及尚在炼狱炼净作补赎的灵魂。只可惜一般教友在追思或拜祭先人时,很少会从这个超性角度深深地反思和咀嚼《论语》学而篇那句话。
教会的“炼灵月”、“诸圣节”和“追思亡者节”,绝对是给教友一个从慎终追远这角度去追思已亡亲友的机会。教理告诉我们,死去的人,在世时未必能过十全十美圣善的生活,灵魂或多或少尚有些未赦的小罪,或尚有罪罚没有做妥,因而不可以立即升上天堂,须在炼狱净化自己。因此,为天主教信友来说,在十一月份这炼灵月内,除了扫墓外,应该多些默想人生的生与死这个严肃问题,更要多花时间为已亡亲友祈祷,或给他们献上追思亡者的感恩祭,求主恩赐他们早日得升天堂。
教友若能经常这样默想人的生死,自然能警惕自己常常行善避恶,多作爱主爱人的善工,若持之以恒,自然可以使自己的品德“归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