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政府进行的二O一七年行政长官普选的政改谘询,笔者出席了讲座探讨不同政改方案,及如何与青少年讨论政改,当中有讲者采取较悲观的看法,觉得政府并未在回归后推行民主教育,导致青少年没有足够知识基础去讨论政改,唯有靠一班政治精英去建议政改方案。当天讲座亦有另一位讲者,是青年组织的代表,他们提出五区公投及公民提名方案,他们摆街站与市民讲解他们的方案,并约见立法会议员去讨论。看见这班青年提出周详方案及积极与市民、政客作议论,与当中讲者所指出青年并未准备好议政的观察有很大落差。
笔者作为青年工作者,一直以来所观察到的是会关心社会和议政的青少年确实不多。但O三年七一游行令情况改变,有中学生自发在网上动员青少年反对廿三条,最后上街的年青人为数不少;到一一年因着国民教育也有另一班中学生自发组织反对设立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这次有更多青少年回应,运动历时更跨越一年。观乎笔者的描述,香港青少年公民参与应是愈来愈积极,为何仍给大众他们的公民参与度并不积极的观感?或许,从以下研究结果可得出一点端倪。
青年事务委员会于O四年委托香港大学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于O四及O八年进行香港青少年的公民参与及社会网络追踪研究,访问了一千零五十四位青少年,收集受访者参与一般的政治和公民集会的资料,包括选民登记、投票行为、出席公众聚会或集会。就登记为选民一项,十八岁或以上而已登记为选民的受访者,O八年有48.3%,O四年有53.3%,在已登记为选民的受访者中,就立法会选举而言,O八及O四年分别约有23.8%和42.3%表示每次都有投票,13.3%及13.6%表示多数有投票,以及大概37.2%及24.1%表示从来没有投票。
二OO八年约有12.8%(O四年为15.3%)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十二个月内曾参与签名运动、集会、游行及示威。O八年的调查结果与○四年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参与一般的政治和公民集会的程度,随时间推移以及年龄增长而下降。从这个研究结果可反映出青少年在公民参与的变化,与整体社会情况有互动,O四年青少年公民参与较积极与O三年反廿三条事件学生网上动员有关。
就着O八年青少年公民参与减少这结果,研究报告并没提出解释,笔者认为这和政府在青年发展从来不重视青少年公民参与培育有关。观乎这两年的施政报告,青少年发展的重点都是:“聚焦青年的发展机会,提倡多元卓越文化,让年青人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有各种机会,发挥潜能。”对于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及议政的培育,只字不提;政府在资源投放方面只着重青少年个人发展及提升他们的竞争力,所以青少年很少能持续参与公共事务。
故此,导致香港青少年公民参与的困局,政府实在有责,如我们真心相信公民参与是青年的权利,政府应投放资源培育青少年,提供公民参与民主教育。
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 www.hkj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