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于三月五日圣灰瞻礼之后正式开始。祈祷、克己、行爱德是四旬期不能分割的三部曲,因此教宗方济各在本年的四旬期文告中便唿吁信徒要关心贫穷人,以行动回应贫困人的需要,他说:“为仿效我们的老师,我们基督徒蒙受召叫去面对弟兄姊妹的贫穷,去接触它,把它视为自己的事,并且采取实际行动去减轻这贫穷。”这是信仰的召唤,也要求我们以行动配合。
去年特区政府重新筹组扶贫委员会,订立了贫穷线,据扶贫委员会的数字,现时香港的贫穷人口大约是一百零二万,而当中大约有十四万三千户(合共大约五十万人)属于在职贫穷。香港劳资关系极不平等,《雇佣条例》根本无法保障工人权益,最低工资追不上市民生活需要,工资水平检讨又往往滞后于通胀,导致有五十万的在职人士生活在贫穷线下。反观二O一二年香港的年均收入是三万三千美元,转化为港元则是平均每个人每月有二万二千港元收入。现时香港的平均家庭人口大约是三点一人,一个三人家庭每个月便应该有六万六千元收入。换言之,如果把二O一二年港人赚到所有的钱平均分给每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每月便有六万六千元。如此富庶的社会,仍有一百零二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下,这是否合理?特区政府一直以来扶贫不力,社会保障理念保守,香港仅有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这个单一的社会安全网及定位不清的“关爱基金”,理念皆是以余力保障弱势,有如施舍。这方针影响到政府和市民大众怎看待贫穷,以什么态度对待贫穷人。
《亲吻穷人》这本书记载了法国的若瑟神父和他发起第四世界运动是如何看待贫穷人的故事。若瑟神父深信基督宗教的本质与贫穷有直接的关系,因耶稣一生的言行,从出生到死亡,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这种关系。换句话说,穷人就是教会,舍弃穷人,教会只会剩下世俗的躯壳。
一九五七年的法国是个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贫民却生活在繁华的巴黎近郊的贫民窟内,当时民众相信,甚至让穷人感到他们之所以贫穷完全因为自己的罪过。而那些较富裕的人则视给予金钱、衣服予穷人,或保护贫穷的孩子(法国有一条法令将贫穷孩子强制寄养到别人的家庭)为帮助穷人的方式。可是,这样做使贫穷父母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了,丧失尊严。若瑟神父与他所发起的“第四世界运动”的志愿者选择与贫穷人生活在一起,打破传统的救济,与贫穷家庭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穷人为导师,肯定穷人拥有对抗贫困的丰富经验,并和他们一起重新建构知识、发展行动,让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获得尊重。
若瑟神父的事迹告诉我们,政府所制定的扶贫政策除了在物质上补足贫穷家庭的生活需要外,还要从劳工、房屋、教育、经济等不同层面的政策出发,还这些穷困、被边缘的家庭尊严,建立一个有真正相互尊重和平等机会的社会。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要以行动回应教宗方济各的召唤,将贫穷人视为我们的弟兄姊妹,而不是视他们为他者,与我们无关。
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 www.hkj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