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府委托港大学者周永新教授对在香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进行研究,周教授及其团队于八月二十日提交了报告书并建议为全港所有六十五岁或以上人士发放每月三千元的老年金,毋须入息审查,而财政来源则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供款作承担。
报告书建议向雇主和雇员征收“薪俸老年税”,按入息多少以累进式征收,方法是向月入六千五百元以下人士收取百分之一的税款,但只由雇主缴交;每月收入六千五百元至一万元以下则雇主及雇员各均须缴交百分之一的老年税;每月入息一万至二万元以下的,雇主雇员各要交百分之一点五税金;月入二万元或以上的则双方各交百分之二点五,至月入十二万元封顶,即收入比十二万元更高的都是每月各交三千元。政府则负责每年老年金支出的一半,起始阶段要注入五百亿元作为基金。
报告出来后,各界反应不同,毕竟全民退保是所谓转移性支付(Transfer Payment),牵涉利益得失,得的自然大表欢迎,失的也定必反对。其实,这建议已非常务实,当然有人会批评太过保守,但肯定他们在考虑受影响各方的反应和承受程度都下了很大功夫,希望这一次能真正的开花结果,为这争论四十年的议题带来实质的成果。虽然建议中仍有一些商榷之处,例如怎样能避免老年税出现强积金的问题──雇主把税负转嫁雇员、雇佣改为自雇及积金管理费高昂等;而且为何月入十二万元以上的税负要封顶……但无论如何,周教授等人的努力,应予肯定。
平心而论,每月三千元在今时今日的生活水平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达到,也实在教人气馁。一般港人对几百元的供款应该问题不大,周教授也指出于这建议下中产其实最得益,因为数百元供款可换来家中长者三千元老年金。
但报告也指出,即使有雇主雇员供款,计划也会入不敷支,据估计到二O二六年就会出现赤字,到二O四一年赤字更会高达一百四十三亿元,政府初期的五百亿注资只能维持短暂时间,往后若没有新的注资,计划将无以为继,这难免引起恐慌,更加上早前热议的结构性财赤,人们担心日后要大加老年税来补充,结果成了无底深潭,更有论者引澳洲和日本为例,认为退保后患无穷。
其实情况未至如此可怖,首先以澳洲、日本作比较实不相称,因为我们支出的是三千元而已,且已包括现今的生果金、长者生活津贴和长者综援等,怎能与澳洲、日本的养老金相比(在澳洲符合全额养老金的单身个人每四周可得一千六百八十五点六澳元),更不要说走向什么福利主义了。再者,即使日后真正出现财政困难,我们还有很多备用措施足以应付,例如利得税长期处于低位,需要时可考虑略为向上调整,很多研究亦指出投资者并非单看税率,整体投资环境更为重要,微调利得税应无大碍。此外,许多投资/投机的收益尚未纳入税网,这实在是一项重要财政来源;再后,还可以考虑实施较宽松的入息/资产审查,其实澳洲的养老金(Age Pension)也有资产审查,如有自置居所的夫妇要获得全额养老金,资产不可多于约二十八万澳元,有收入的长者其部分养老金会被扣除等。当然香港可以根据本身情况作调整,保证有需要的长者得到老年金的支援而全民退保的原意也能适度维持。但希望这是最万不得已时才采用的措施。
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 www.hkj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