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月底就香港二○一七年的普选定下框架,有关决定令不少港人失望,部分人指这令民主回归的梦破灭,又准备以行动表明争取普选的决心;有人则认为享有一人一票的选举比没有的好,可先接受此安排“袋住先”,然后再改良选举制度。
此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张德江及副秘书长李飞南下会见立法会议员,令许多市民认为政改仍有讨论空间。然而人大报告却未有回应港人平等而普及的选举诉求,更被指为“落闸”,这些原则包括:成立一千二百人的提名委员会(提委会),并参照选举特首的选举委员会组成方法,即由四大组别组成,负责提名特首;候选人须获提委会过半数支持;参选人数定为二至三人,再由合资格的选民一人一票选特首。
更者,政改讨论中,中央官员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而预设筛选,把收紧选举合理化。客观上,此理由实难为港人接受。
面对此政改框架,市民百感交集,有无奈,却更多认为中央失信于三十年前《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
无独有偶,本年也是美国颁布《民权法案》五十周年纪念,此法案被誉为当地民权路上的里程碑,也可说圆了马丁路德金牧师毕生以非暴力追求种族平等的梦。然而,这成果实则是此前众多人民的努力所换取而来。而一九六四年七月二日颁布《民权法案》后,还有其他确立民权的法案须继续争取、订定和落实。
翻开这民权发展史,亦见到除美国外,不同地方亦有类似由民众自发、争取基本人权的运动,它们也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换来丁点儿进展的。
过去多年,香港基督徒关心民主进程,天主教认为“政制及行政人员的遴选,可由公民自由抉择”(《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74节),不少人亦冀盼真正普选的来临。
香港教区当局在过去十三个月便曾两度发表文件,期望各方尽力解决当前政改困局,以建设更民主的政制。教会当局亦提醒,追求民主政制的同时,亦要着眼民生,关心弱小。
面对香港当前这种政治气候,作为信徒,我们要确信天主在历史里与人同行,与我们面对各种考验。我们祈祷,是把事情交托上主手中,也是藉着祈祷成圣自己,转化世界。
信仰也提醒基督徒,要在纷乱的社会中坚固信德,寻求并仰赖天主的睿智安排,与他衷诚合作,坚守真理。人纵然会被遭遇挫败的一刹那所淹没,但天主在历史的长河中,仍有能力将之化成救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