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西斯汀教堂合唱团来港献唱的消息传出后,本港教友和乐迷都殷切期待此盛会。这次是合唱团成立一千四百年以来首次踏足中华大地,加上“来自梵蒂冈”和“教宗御用”等瞄头,的确叫信众和爱乐者不容忽视。
西斯汀教堂合唱团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圣乐合唱团之一。合唱团由三十位男童和三十位男歌者组成,负责在教宗主持的所有礼仪中献唱,因此被称为教宗的专用合唱团。在合唱团过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不少流芳百世的音乐家,如伟大复调作曲家帕莱斯特里那(Palestrina)和亚历基(Allegri)等。
西斯汀教堂合唱团有多个特色,包括保留了“全男班”的编制。他们唱的,都是一系列富西斯汀教堂合唱团特色的额我略圣歌和拉丁文经文歌。
合唱团是次亚洲行,除会演唱亚历基的《垂怜颂》外,还依照欧洲和英国的大教堂传统,带来管风琴师炫技一曲。对于常听古典乐或圣乐的读者来说,这些都是常见的做法。在那些国家当上管风琴师,是一份很值得尊敬的工作;当年音乐之父巴赫,就曾经是德国圣多马教堂的乐长,每星期为崇拜写一首清唱剧,一写就是百多首。因此,拥有一位了得的管风琴师是教堂的光荣!
梵二活化了教会的礼仪,而这些西斯汀教堂合唱团推崇的传统,骤看来与今天社会好像格格不入。在听这些天籁之声演唱时,不妨想想,合唱团是跟时代脱了节,还是努力地保留着千多年的圣乐传统?你能想像我们本土创作的诗歌,能像帕莱斯特里那的作品般在五百多年后仍在咏唱吗?拉丁文经文歌可有引发你的兴趣去参与特伦多弥撒,甚或在堂区鼓励多唱一两首额我略圣歌?我们的教堂,可容得下一位如巴赫般的全职音乐家,每周为感恩祭创作新曲吗?现在已没有什么人会跑去学管风琴了。我们的管风琴师往哪里去了?我们教堂内的管风琴又往哪里去了?这些看似只有音乐厅才容得下的高雅音乐,不应只是欧洲教堂独有的传统;这些音乐跟你和我也有关,都是教会的宝物,都值得我们去学懂欣赏和保存。
顺带一提,合唱团来访前,海外传媒亦有报导此行,更将合唱团来访与中梵关系相扣连。
在此想说的是,教会与任何俗世政权的交往,都是以传播福音和促进人类福祉为本。若从此进路去看,西斯汀教堂合唱团此行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信众、爱乐者以至民众的交往,特别在音乐此文化瑰宝上的交流,本身已是一次重要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