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上个周末的高度紧张形势,香港公务员和学生昨天安然上班上学。特首梁振英要求“占领中环”民众在周一解散,以便市民能恢复正常生活,可是市民和学生争取特区首长普选的“占中”行动,在持续抗争了九天后,示威人数虽有所减少,却并没有正式放弃。幸好港府和“占中”民众同时保持理性克制,避免了暴力清场所可能激发的严重后果。但无论如何,“占中”毕竟不可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各方都必须负责任地寻求妥协,严防发生流血冲突,保证事态能和平收场。
由至今的表现观察,“占中”行动作为展现港人身为现代公民的政治行为,将被载入史册而名留千古。市民与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过程大抵和平有序,完全反映了社会公共意识的成熟,以及证明港人具有高度的民主自治能力。这本身就已经是值得港人自豪的政治成就。如何确保行动和平收场,不只是从参与者的人身安全角度出发——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和平收场所代表的正面历史和政治意义,更是行动领导者乃至港府都不能忽视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导致行动沦为暴力流血者,恐怕将沦为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
当然,“占中”行动的“公民抗命”本质,意味着它必然以违背香港人同样珍惜的法治精神为代价;同时,因为行动的对抗性质,对一般市民的正常生活以及香港经济的运作,也难免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恐怕也是运动能否继续获得广大港人同情和支持的关键所在。缺乏有计划的和平退场机制,行动很可能蜕变为撕裂港人社会共识的罪魁祸首,进而威胁香港未来的和谐与发展。香港今天的现代市民文化来之不易,如何保护其免受暴力摧残而导致理想幻灭,是所有港人的共同责任。
“占中”行动是现代公民的政治行为,是一种文明的政治斗争。因此,参与者不能仅沉浸于行动的道德理想性,也必须兼有策略性的现实思考。除非已经别无退路而准备玉石俱焚,两败俱伤显然是斗争里最不优的选项。当双赢的结果一时难以取得,就必须有阶段性的考虑,看如何保留实力(包括道德正当性和公共舆论的支持)来继续下一步的博弈。尤其是面对实力和意志力强大、在法理和道理上至今都站得住脚的北京,任何打算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
作为民意的表达,“占中”行动已经实现了目标。不只北京的中央政府,全世界都已经听到了港人的心声和诉求。治理香港的特区政府,因而有政治及道义上的责任,一方面真诚地同“占中”所代表的民意对话,另一方面认真如实地和北京沟通,谋求长期的政治解决方案。这不光是特首选举的办法,还包括如今香港所面对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尤其是年轻世代及中产阶级对未来的焦虑感。港府必须正视“占中”行动的深层心理动机,才不会平白错失防止下一轮大规模街头行动的机会。
有识之士显然都意识到这点。同情“占中”行动的意见领袖,这两天纷纷呼吁抗争市民和平退场。可以预见,任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都会掺杂怀抱高度理想性,或投机性强烈的激进意见。他们要求继续甚至升高对抗,所造成的运动内部的分歧,也是正常的现象。正因为“占中”所代表的理想,是主流港人理性和平的现代市民文化,对于与此相违背的观点,参与者应该抱持高度审慎和警惕的态度。“占中”行动的全名是“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和平收场,拒绝暴力,才是正确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