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属下的人民论坛网日前摘录了《上海思想界》杂志的文章指出,“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当前思想理论形势研讨会,开了一整天,讨论非常热烈”。这显示,在力推法制建设的中共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之前,中共党内正在进行有关中国道路与中国改革的讨论。
该报道说,日前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当前思想理论形势研讨会,对三中全会的精神非常拥护,也围绕中国道路将来该怎么走,提出不少问题。不少问题都针对当前的中国国情,非常大胆坦诚。
报道指出,相关的八个问题包括:
第一,市场经济原则与原有社会主义理念有矛盾,“这个矛盾没有很好地解决”。
报道说,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相信社会主义?传统的社会主义理想强调大公无私,反对剥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而现在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势必会使唯利主义大行其道。有学者讲,现在把市场经济抬得这么高,似乎变成了一般规律,那么还要不要提社会主义?有人干脆说这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如此等等的问题,都需要在新的层面上作出理论解释,否则很难让人民群众信服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二,当前深化改革仍然是对1978年以来指导思想和路线拨乱反正的继续,是摆脱苏联模式后的社会主义,那么,现在对苏联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反思?
有学者认为中国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苏联,特别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整理、理解、取舍和发挥的,用斯大林的概念把它称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新中国前30年所犯的思想和实践错误,很大一部分是受苏式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苏马非马,必须正本清源,返本开新,这是中央党校马研部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受到两个方面的质疑,一个质疑认为苏马虽非马,但是返本不一定开新,因为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论证过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因此不一定要基于马克思主义问题。另一种质疑意见认为,目前的新的状况没有办法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实际上我们只讲社会主义就可以了。只讲社会主义观点就可以了。当然,另外也有质疑者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字都不能动,反对列宁主义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
第三个问题,正是近期因为社科院提出阶级斗争而备受关注,“改革开放实践早已弱化和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但在理论上如何进行说明?”
讨论指出,中国人过去吸收的是主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马克思主义,并且已经凝固在价值观当中了,改革开放实践虽然弱化和否定了这套理论,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谈意识形态,不争论,掩盖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尴尬。你总不能讲搞“文革”是马克思主义,现在搞改革开放也是马克思主义。过去搞计划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现在搞市场经济也是马克思主义,一部分学者在做这方面的探索。总之,一定要在理论上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渊源,否则它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第四,如何理解和解读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由于它会遇到一系列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问题,理论上如何加以说明?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被赞誉为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但是学界的解读不尽相同,有学者讲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政治学概念,会遇到深层次的绕不过的意识形态问题。有学者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我们应提倡“治理”,包括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等等。
第五,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被认为是《决定》中最大的亮点。如何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对这点,学者有不同的解读,有的人认为这仅仅是针对经济领域的,主要是讲资本、土地和生产要素;有的人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思想文化等方面,如在文化产业领域方面,鼓励民企参加改制等等;有的人认为现在需要思想市场,思想是通过竞争获得争议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哪一种思想是正确的;也有学者认为文化的市场化带来了消费主义文化的诸多负面问题,在这点上是不能市场化的。
第六,加大中央集权、放开市场经济,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能走多远?
很多学者认为中央选择的是加大中央集权,放开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条道路被有的学者解读为邓小平新权威主义的2.0版本,是用毛泽东思想走邓小平道路,或者用新加坡模式,这一主张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同。有学者认为现在地方和部门权力过大,需要中央的威权政治的约束。但是中央的威权谁来约束也是一个问题。有学者认为威权政治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的目标,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加大力度,甚至海外的哲学家李泽厚近来也在网上发表文章称,政改最难,经改优先,是正确的选择。
第七,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与孔子“和平”共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打通?
在谈到文化问题的时候,大家很头痛,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无法避开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在5000年农耕文明基础上产生的,目前,前者主要是生存于媒体和会场上、课堂里,后者主要活跃在民间,两者如何相融?这是思想理论难以破解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形成开放的体系,能够吸纳具有5000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清理很不够,现在活跃于民间的传统有很多糟粕,封建迷信活动和地下宗教十分活跃。有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看上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成为三中全会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要破解的难题。
第八,核心价值观如何宣传?
十八大已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文件,专家学者普遍认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近年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正能量。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没有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