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区每届均投放大量精力和资源协助出席亚洲青年节的青年;这些青年在亚青节的体验甚有意义,也能为整个教区带来重要信息。
过程中,青年代表不论在个人以至团体方面都得着多姿多采、弥足珍贵的经验,不但能锻炼个人性格,也拓阔其视野。
大部分代表都觉得入住当地家庭是一周活动中的最重要部分。诚然,在另一个文化环境中受到陌生人的欢迎、得到当地家庭接待是莫大的光荣;而为一些家庭不健全的参加者来说,这丰盛的家庭生活更是深刻体验。
其中一名代表忆述,当听到接待家庭友善地以普通话向自己表示欢迎的时候,大为不悦。他说:“这不是我的语言,为什么有人会用不是我的语言来欢迎我?”他明白,人家只不过是主动地伸出友谊之手,令他感到愕然的反而是自己的反应。这经验促使他反省:即使大家自豪地说都是亚洲人,然而彼此的了解实在是极度不足。
他把这体验带回香港,再三咀嚼反思。
可是,一些二十来岁、刚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谈到作为现今社会的天主教徒,这身份令他们感到迷茫。他们表示,学生年代所受的信仰培育,似乎未能帮助他们实践信仰,甚至流于片面简单,如一些讲求诚实工作及努力成为同事好伙伴等的指引不免流于粗疏;他们亦留意到若谈论太多关于信仰的话题,人家可能会疏远自己。
无疑,活出福音精神尤为重要,问题是如何去广传这些信息:这些他们在信仰培育阶段不曾听过的东西。其中一位代表指出,自己接受的信仰培育大部分与天主教有关、为天主教而设,但他们“从没有在堂区得到这方面的任何指导”。
多名返港的代表表示,他们觉得教宗方济各在亚青节发言时所提出的教诲,部分填补了这空白的一页;他们庆幸能够听到教宗就这课题的演讲,那些他们甚少在天主教场合中听到的见解。
除菲律宾外,包括香港青年在内的许多亚青节参加者在自己国家中都属于少数宗教群体。他们回港后面对的基本问题,是该如何在社会里当天主教徒,尤其当他们身处一个天主教得不到了解、不备受欣赏的环境之中。
但他们相信,有些教徒懂得在这些境况里作有效的见证,他们亦会很乐意聆听这些经验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