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运动已持续差不多两个月,而不同民意调查都反映了今次雨伞运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中,最积极的社群属于青年人和新一代高等学历人士。雨伞运动的源起是要求真普选及不满人大常委政改框架,港台委托中大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调查,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最新四成七受访者不满人大政改框架,满意的不足两成。从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五成受访市民不满,民意与青年人素求是一致的。
政府就着青年人在占领的积极参与,表示高度关注,正考虑设立跨部门的青年政策委员会,有系统地研究全面性的对策。但令人失望的是,从报章看到的建议都是以经济为主导的青年政策包括定出一套全盘的政策,让青年人能够发挥所长,如促进创意产业,增加青年人向上流的机会;及以低成本兴建房屋,以解决年轻一代住屋问题。
香港的青年政策,一直没有官方文件,一直由民政事务局统筹相关工作,所以唯有在局方推展的工作中去解读青年政策,本年度就着施政报告在青年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提倡多元卓越文化及推广多元出路,鼓励青年人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正面的社会意识,既关心香港和国家的发展,也具备国际视野;既重视个人权利,也承担对社会的义务;局方也会增拨资源加强协助中学生筹划未来的升学与就业。
从这些政策措施,很难不觉得现存的青年政策也与建议中的政策同出一辙,认为只要满足了青年人升学、就业及住屋的需要,就能回应青年人在运动表达的素求。
如是这样,政府根本听不到青年人在运动中表达的素求,一位中学生在Breakazine访问中分享:“我们放学即赶来金钟,拿着大声公叫口号,派传单。正正因为我们是中学生,未来变成怎样,是我们去承担;要是这(政制)框架定下来,将来投票的都是我们。是的,每个制度,都一定有利弊,但我见现时人大定下的框架,比以前的小圈子选举更差啰!”她的分享表达她作为公民对政制的不满,并不是对自身经济发展的不满。固此,如政府想认真回应青年人的政治素求,继续推行以经济主导的青年政策并不可行,新的青年政策必须包括公民参与。
一九二八年,胡适指:“一个常态国家,政治的责任在成年人,年轻人的兴趣都在体育、娱乐、结交异性朋友;而在变态的国家,政治太腐败,没有代表民意的机关存在,那么干涉政治的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引用胡适的说话作为总结,想带出除了青年政策要改革外,政改三人组也要反思一下,是否未能充份反映香港人对政制意见,如不是,为何这么多人走上街道进行公民抗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