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的雨伞运动,有建制派理解成青年向上流动及房屋问题,甚至有建议政府搞青年议会式的谘询机构,以为就可降低青年对政府的不满,其实是在转移官商勾结、地产霸权等政治问题的不满声音。
房屋问题不就是政治问题么?多年来,政府让大地产商和近年新兴的红色资本垄断地产事业,叫土地商品化,即使本来是属私有产权的地方,政府都让地产商连结市区重建局动用公权力收归官有而再作商品化,发展商在成功投标后就建豪宅,市建局和发展商共同赚大钱,不论重建街坊、旧区居民、新楼买家和公屋轮候人士就变成输家。
市建局行政总监谭小莹早前出席电视节目,高呼市建局蚀钱,赚大钱的只是合作的发展商,这明显在误导公众。市建局身为公营机构,一直拆唐楼,建成尺价过万豪宅,间格奇特赚尽,常被公众垢病。市建局目前资产值已高达二百六十二亿,现进行十六个项目中十五个有盈余,局方推责说发展商出价不高,无讲清楚局方是用分红制赚大钱。以深水埗两大项目(海坛街/桂林街及北河街地盘与海坛街229A至G号需求主导项目)为例,只要卖楼收益达标,就可分红高达两成至五成,这分红制明显令局方也会肚满肠肥。
私楼豪宅愈建愈多,基层公屋却愈建愈少。今年一至十一月一手楼的成交量为14549伙,高于去年全年46%,今年私楼落成量达15894伙,达八年来的新高,而未来三至四年预计一手楼供应有7.4万伙,可见这几年已有相当足够的私楼供应量。相反,现时有超过二十五万宗公屋申请,今年公屋供应是回归十七年以来的新低的9800个单位,实在是杯水车薪,供应远不及基层市民公屋的需要。
除了市建局外,另一个以公营机构身份赚到尽的就是房协,她自二○○三年起与市建局有六个市区重建合作项目,其中五个都集中在深水埗和长沙湾一带,其中四个项目集中在长沙湾青山道、元洲街、昌华街、福荣街及兴华街一带(k20, 21, 22, 23),在二○○四年时一并开展,拆毁1285个住户单位,分别建成喜盈、喜荟、喜漾、喜韵,连同二○一二年推出喜雅,一共提供1257个单位。拆掉唐楼不但没有为长沙湾区带来更多可负担单位,更拆掉了1285个家庭,更带动区内楼价和租金升幅。两年前的喜雅平均尺价为$7723,但二○一四年十一月卖出单位的尺价$12935,赚了51%,可见港人港地和提高供应不等于跟可负担能力有关,相反房协、政府和财团成为推高楼价和租金的共犯,使全港市民受累。
房协六十多年来作为推动可负担房屋的先驹,包括甲类和乙类的出租单位和夹屋,但从“喜”系列豪宅可见消灭唐楼单位既不能带来可负担房屋,跟房协因公众利益而获得的公权力不符。
现时特首选举委员会被四大界别垄断,当中第一界别以商界、地产和金融界为首,市民完全无法提名选特首,学生、退休人士、家庭主妇等更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界别,将来沿用选举委员会的组成办法至提名委员会,即是延续四大界别的垄断,难以打破商界、地产和金融界的小圈子选举,那政府的政策制定必然继续向财团倾斜,官商勾结永无休止。
本栏文章原稿,见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网页 www.hkj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