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第二轮谘询,最快下星期三再启动,在“占领运动”的伤痕仍在,占领者仍心有不忿时,任何谘询恐怕都是“多此一举”,本报专访曾在第一轮谘询提出意见的温和派,他们均表示不准备献言,因为现时环境无论提出什么,相信没有人听进耳里。
不妨让社会两派休息
有消息指:发生“占领运动”后,中央立场更强硬,预料提委会组成方法、选民基础等将寸步不让维持不变,要“出闸”须得过半票数;但入闸门槛及提名期长短则可放宽,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次轮谘询是想在人大8.31决议上凝聚共识,但看现时气氛,反对派必然认为不中听,甚至作出杯葛,这样何必太急谘询?倒不如在幕后先探探底,待“占领怨气”稍下了,再求理性的探讨。
原定10月初的次轮谘询,因为“占领行动”被迫押后,消息指政府本来打算削减渔农界的60席,改为新增妇女界、青年界别。并将金融股务、保险界的公司票转为董事个人票,及扩阔提委会成员基础。但一场“占领运动”摆明要与中央对干,结果政府的努力,变成“过眼云烟”。
在“占领运动”清场后,立法会内的反对派,已一再扬言要否决政改方案,若真的如此,2017特首选举势必原地踏步,这是港人最不想见的局面。目前社会撕裂,明眼人都看到,谘询是没有成果,有人更担心反对派中的激进派,会藉谘询卷土重来生事,因为现时还有“占路”(在立法会外行人道)、有“鸠呜”(购物普通话发音)游行发生。
谘询目的是听取意见,不是由政府“独奏”,须要听回应。但曾为政改提意见的温和派都收口了,其他人更不在话下,若没有人提意见,这就不是谘询!政府明知没有作用仍要拿出来,是想完成任务抑或草草了事?我们曾建议要抚平现时的伤口,不妨让社会两派休息、停止争拗多一会,待农历年过后,市民心情稍为平复再谘询也不迟。
现时却急于拿到立法会宣读,照本宣科后,相信效果有限。目前只有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陈弘毅提出“名单提名制”及“投白票守尾门”意见,算是响应政府次轮谘询的“有心人”,但意见一提出即被反对派“嗤之以鼻”,可见“听不进脑”的情况是很强烈。
区会选举成民意测验
其实今年有区议会选举,是“占领运动”后的一次民意大测验,若支持反对派的票数大跌,则政党在政改谘询上的取态,会较为务实,因2016年还有立法会改选。若建制派届时不敌,则反对派气焰大增,政改怎样也将被否决,谘询根本是“多此一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