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二○一七年政府出版的《精神健康检讨报告》指出,政府和公营机构(包括食卫局、劳福局、卫生署、社署和医管局)采取跨专业和跨界别的方式,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支持和护理服务。尽管国际及本地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年龄介乎十二至廿五岁的青年,其精神病患率偏高(占患病的一成至一成半),但本地青年使用精神健康服务的比率,是所有年龄组别中最低的(二○一五年香港精神健康调查)。
其一原因,是诊所和社会福利机构的环境(例如医院的精神科中心及综合社区中心)令年青人不舒服,难以吸引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青年使用其服务。因此,报告建议,探讨设立青年友善平台的可行性,以鼓励有精神健康风险或有精神健康问题的青年求助。
作为一位在儿童及青少年综合服务队为青少年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社工,笔者先感谢委员会各委员愿意聆听前线同工及青少年的意见,把意见包括在报告书内,亦明确的认同建立青年友善平台的重要性。但令人有点失望的是,报告并没有具体建议如何成立青年友善平台,或提出拨款给业界小规模试行此青年友善平台。
报告重点是建议推行医社教计划,主要聘请精神科护士入校为学校提供顾问服务,及为学校怀疑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学生,作评价及转介接受精神科治疗,以及早识别治疗。
这计划强调先由学校找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学生,其实未能响应青年友善的服务需要,笔者服务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青少年,其实不想让学校(尤其是同学)知道他们需要治疗。
他们很害怕看精神科的负面标签,所以他们不向校方透露。为了鼓励他们主动使用精神健康服务,我们确实需要在服务模式作出一些改变。
笔者建议可以成立青少年社区队,由一队从事青年精神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例如职业治疗师、社工、精神科医生等)提供支持,加强为有需要青少年提供精神健康服务,并在社区采取更具预防作用的措施。平台应是一个友善的环境,而地点应方便青少年,让他们乐意前往和逗留。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愿意「咨询」专业人员。
平台应提供空间举行各种休闲活动和社交聚会,以及进行辅导、医疗和心理咨询,这可以实体环境结合网络平台的方式运作。
政府二月廿八日指出,财政预算案在录得盈馀一千三百八十亿元的情况下,笔者期侍会有资源试行青年友善的精神健康服务。但最后只是加强卫生署的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及医管局的普通科及精神科医院提供的医务社工专业支持。难道提供青年友善的精神健康服务,真的这样不受重视!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www.hkj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