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都不喜欢遭到「审查」。不过,世上没有媒体可以声称享有完全的编辑自由。他们全都某程度上受到某种权力所控制。
信息技术巨头谷歌(Google)或重返中国市场的消息,在八月第一周成为了媒体的头条新闻;但另有报导指可能性不高。总部设于美国、曾在中国推出搜索引擎服务的谷歌,是在二○一○年决定停止在中国的营运业务。报导指当时谷歌发现来自中国境内的网络攻击,一些中国维权人士的gmail户口曾经遭黑客入侵。
这个信息为谷歌是清楚不过的──如果他们希望从事业务,就必须遵守当地法律,这可以包括对言论的限制。早在二○○六年已经在中国开始经营业务的谷歌曾经认为,最合乎道义的选择是向庞大的中国市场提供某些服务──纵使受到中国审查的限制,而不是让数百万网民在获取信息方面受到限制。
可是,当谷歌开始受到政府审查和查核的时候,便难以接受北京当局过滤内容的指令,因此决定撤出中国,这引申出言论自由的问题。然而,谷歌不久觉察到他们正在放弃进入一个庞大的市场。须知道,中国互联网用户是美国居民的两倍以上。
谷歌错失了中国市场后,报导指现正准备好一个专为该市场而设的过滤搜索引擎。鉴于中国面积如此之大,加上近十四亿人口,谷歌这个全球企业巨头或准备好格外弹性地应付中国当局的规例,仅仅是为了取得在该市场经营业务的机会。
当然,谷歌可能并非唯一这样做的国际公司,中国亦非全球唯一审查媒体的国家。一般企业所关注的做生意和利润,惟谷歌与中国角力的过程中,亦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尤其为教会与中国当局的对话而言:即使未必完全赞同对方看法,是否仍可以认真探讨双方同意的范畴?在保守重要原则下,双方有否对话合作的空间?
不过,社会大众会关心言论与信息自由是否得以保持。教理指出,「基于公益,政府应负起特殊责任;政府的任务是保护真正的及公正的信息自由」。(2498)这同时是社会大众的期望,但假若当局严格限制信息自由,宗教团体以至其他公民社会的言论空间大多遭到收窄。
近年不少政权和机构与中国达成协议,但缔造成果是否比忠信地服膺于真理重要?教宗方济各去年接见韩国宗教领袖时的话,便提醒人们当重视一些普世价值:良心、宗教、思想和言论自由都是建设和平的基础,每个人都蒙召为此祈祷并付诸行动。让我们为言论自由祈祷,好让它能与宗教自由以至各种自由相辅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