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多日在东北视察,重提中国走自力更生道路,引发各方的关注;而观察人士引用统计指出,每次官方提出自力更生,都意味著正面临实际的困难。(黄小山 / 刘少风 报道)
根据高层领导人离开后才集中报道的惯例,大陆官媒央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分别在周五(28日)晚和周六(29日),对习近平东北之行作出重点报道,其中在四十多年后,再有最高负责人的名义,重提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而习近平连续四天走访包括农业及制造业重点企业,并要求各地从粮食保障到制造业都要走「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道路。在央视周五晚的新闻联播,长达25分钟的习近平东北之行,自力更生成为报道的关键字。
据媒体人士统计,中共历史上提出自力更生的口号,分别在1941年的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其后分别是大饥荒时期的1960年以及处于文革末期的1975年。虽然相隔43年,其中的共同点,都是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并且政治上也处于有些孤立的状态。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刘博士认为,习近平提出自力更生的口号,显示他并不理解全球化和国际通行的标准。她认为,习近平提出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从近期的证据看,并非是中共高层的共识。其中有关“50人论坛”的内容显示,体制内对走回头路也有看法,而相关资讯或者对外发布。
刘博士:归纳了一下,好像自力更生第一次提出是延安的那时候,几个历史关键点提到了自力更生。老大的思维也是毛粉啦,他不是强调了美国封锁嘛?你说甚么全球化、你说甚么文明,他并不一定知道这些知识呀。中国左的东西一直是很大的一个市场,但是我觉得内部现在还是有一些制约的。譬如这“50个人论坛”突然就是公开了。而且大概过了一天,它是封掉的,第二天又公开了,我觉得这反映了高层内部也是有制约的。
上海资深财经界人士方先生认为,重提自力更生,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战开始后,原来可以轻易获得的好处,可能没有了。而随著经济状况逐渐恶化,作为业界人士都感觉到巨大压力。
方先生说:是因为没有外部的资源了,要自给自足了。就是被迫改变这个国家目前的外向型经济的这个模式吧。这一次啊,也是无可奈何,这个占便宜现在占不下去了,而且也基本上彻底撕破脸了。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个社会这个压力,压力很大。
方先生还说,目前经济方面的高层人士,即使只是从个人和家庭命运的角度来看,都对目前的局势比较忧虑,更麻烦的是,这种恐慌是普遍性的。
方先生说:我前几天还跟一个跨国公司的一个总经理聊过这个事情,他其实担心的不是国家命运,他担心的是个人命运,这个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个人要白手起(兴)家,混到中产阶级,大概大学毕业以后至少需要一个二十年的时间。到了拖家带口,规划的这个家庭的发展也好、孩子的教育也好,这个压力是很大的。本来已经很大的压力下,突然让你看到好像前途渺茫,这种恐慌情绪就上来了。
至今为止,本台记者未能找到中国官方机构作出评论,中宣部的内设机构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