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显节之际,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主持隆重弥撒圣祭:“让我们仰视高天、不要满足于混日子”;“不计得失地做好事,即便我们不愿意这样做。帮助穷人、陌生人、病人和监狱的犯人”。带领世界各国朝圣者诵念三钟经时强调,因为“害怕所以才想杀了祂。冷漠助长了强权和对权力与财富的渴望”。向东正教徒祝贺圣诞瞻礼,特别是埃及的科普特基督徒
“看到星星”,而不是成就、金钱、事业和各种欲望那刺眼的光芒。因为后者都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这是教宗方济各于一月六日主显节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主持隆重圣道礼仪时讲解的道理。指出,这些流星“闪耀一时,但很快便会跌落、黯然失色”。
然后还要“前行”,也就是动起来;“摆脱毫无意义的负重和繁文缛节”;接受“安逸生活路线图上没有预见的意外”。最后,还要“奉献”,意思是说“不计得失地”帮助穷人、病人、不好相处的人、冒犯了我们的人。“即便没有人要求我们这样做、即便我们不会从中得到任何东西、即便我们不愿意”这样。
讲道中,教宗用了三个关键词——看到了星、向前和奉献礼物——概况总结了贤士们的行动,“给我们指出了与上主相遇的道路。今天,这条道路是所有人的光明和救恩”。
教宗继续指出,“看到星星是我们的起点”。“我们可能会问,只有贤士们看到了星星吗?或许是只有少数人举目向天。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满足于看着地上:只要有健康、有点钱和娱乐就行了”。而“贤士们不满足于混日子、得过且过”。他们“意识到了要真正活着,就需要更高的目标,也就是需要举目向上”。
但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也多次举目向上了,可却没有追随星星?“或者是因为那颗星并没有那么耀眼、没有别的星星辉煌”。的确,那时耶稣的星“没有那么璀璨、不会令人眩目,而是亲切地发出了邀请”。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要选择什么呢”?“有耀眼的星星,令人兴奋不已,但并没有指引道路”。就像被许多人“视为人生目标的成果、金钱、事业、荣誉和欲望。这些都是流星:闪耀一时,但很快便会坠落、黯然失色。它们是转瞬即逝的流星,不但不能指引方向还会使人偏离”。
为此,就要向前。寻找耶稣的“基本”行动要求“义无反顾地向前、每天承受这条道路上的艰辛。摆脱毫无意义的负重和繁文缛节”;接受“安逸生活路线图上没有预见的意外”。也就是说“追随耶稣并不是一个要遵守的温文尔雅的礼节,而是要善度的生命之旅”。因为天主“给了自由、总是并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给人喜乐”。换句话说,“要找到耶稣就要放下恐惧投身其中、抛开自我满足和因为惰性而对生活无所求”。
还要警惕“害怕天主新意”的诱惑。这是黑洛德的诱惑、整个耶路撒冷所受到的诱惑。而经师和司祭们受到的诱惑更加微妙;还有那些“老教友们的:他们辩论信仰,就像是早已熟知的东西,而不会为了上主而投身其中。说的很多,但却不祈祷;抱怨,却不做好事”。而贤士们呢,说的很少、走了很多的路。“尽管对信仰的真理知之甚少,但却充满了渴望、上了路”。
最后,还有“奉献”。“无偿的奉献,为了上主,不要求任何回报:这是无疑是找到了耶稣的标志”。
所以要“不计得失”地做好事,不用让人要求,“即便没有人要求我们这样做、即便我们不会从中得到任何东西、即便我们不愿意”。罗马主教肯定地告诉大家,“天主所要的就是这个”。“祂为了我们屈尊为弱小;要求我们为祂最弱小的兄弟们做些什么。他们是谁呢?恰恰就是那些无法予以我们回报的,就像有需要的人、饥饿的人、陌生人、监狱的犯人和穷人”。
“看看我们的双手,常常没有爱”。今天, 主显节之际,就让我们尝试“想想我们所能奉献的无偿的礼物,得不到回报的”。然后要仰视高天、迈开脚步。
弥撒圣祭后,教宗带领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三万多名世界各国朝圣者们诵念三钟经并讲话,提醒大家要警惕阻碍人们走向耶稣基督的诱惑。告诫大家抵制“可能让我们将耶稣视为我们生命中的一种威胁的自私主义”;抵制会让人“按照世俗的原则”生活对基督信仰的“冷漠”,这种冷漠“助长了强权和对权力与财富的渴望”;抵制了“总是让人虚伪”的“恐惧”。
为此,“我们要追随贤士的榜样,他们时刻准备走出安逸的生活,去与带来救恩的耶稣相遇。如果我们秉持这种态度,便会过上美好的生活,在信、望、爱德中成长”。
三钟经最后,教宗向在近日欢度圣诞瞻礼的东方教会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徒表示祝贺。特别亲切慰问埃及科普特基督徒们。教宗也没有忘记在主显节这一天举行的少年儿童传教节,邀请小传教士们“让耶稣的目光引导他们的祈祷、友爱和与最有需要的同龄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