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抚慰心灵、打扫房间,还是在生态园林中从事体力劳动,德国北威州郎瓦敦修道院中的8名修道士,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这个小小的教团,除了从事慈善事业外,还必须筹集日常生活费用,以及维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大庄园的所有用度。
修道院的第一批修道士,是在二战以后来到郎瓦敦落脚的,他们被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奥瑟克修道院逐出了院门。郎瓦敦这个极具田园之美的地方,就成为修道士们新的安身之地。1962年,他们租赁了这个原先的罗马式修道院,后来成为巴洛克式宫殿的废墟,重新建起了一座新的修道院。
郎瓦敦修道院的钟声每天敲响5次。每当钟声响起时,西妥教团的修道士们就聚集在祈祷室中一起诵经。
45年来,修道士们就在这个地处森林一旁,充满了田园风味的地方勤奋工作,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诵经和劳动是他们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修道院院长布鲁诺·罗贝克同其他修道士,以及将近50名雇员和帮工,共同管理着修道院以及周边区域。他说: "这里总共生活着8名修道士,其中四人是神职人员,另外四人是普通修道士。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从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8点半,在修道院中主持诵经、祈祷仪式,其他杂务就配合穿插在祈祷活动之间。"
除了祈祷而外,修道士们还要从事一些杂务劳动,因为大殿旁边修道士们居住生活的地方,是禁止外人踏入的。布鲁诺说: "可以说,我们过的是隐居生活,我们的住处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因此我们必须自己料理一切日常杂务,包括打扫清洁卫生,洗碗等等。"
修道士们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社会服务方面,他们同那些生活遭遇挫折,内心陷入困惑的人交谈,为骑摩托车和骑自行车到这里来的人举行露天弥撒,还负责照顾一个养老院中的40名老年男子。
约塔·皮勒女士是法律专家和社会教育学者。作为世俗人员,10年来她一直负责管理朗瓦敦修道院中的各种设施,同修道士们进行紧密的合作。她说: "没有这些修道士,很多工作是难以为继的。他们是社会慈善工作的倡导者。虽然也有一些世俗工作人员的帮助,但修道士们在幕后默默地作了大量工作:他们为人们提供心灵上的抚慰,陪伴老年男子去郊游,并参加养老院咨询委员会的会议等等 "
修道院院长布鲁诺表示,这里的修道士还必须自己筹措生活用费以及为维护和修缮修道院筹集资金。他说:"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捐款。通过参与老人院的工作,我们也能得到一些酬劳。我们必须辛勤地工作才能维持日常生活所需。作为修道院,我们领取不到正规的教会税款,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
为了筹措生活费用,郎瓦敦的修道士们想了不少办法:比如现在修道院的旅馆正在进行改建,为身心疲惫的来访者提供一个修养生息的安静之所。此外,修道士们还在修道院宽阔的地皮上开辟了一个果菜园,以增加收入来源。布鲁诺表示:"我们按照生态园林的管理办法,种植了多种调味用的香料植物。还种植不少花卉。修道院对面的一个面包店按照我们提供的配方烘烤面包,并在面包上打印了我们修道院的徽章。属于绿色食品的这种面包非常可口,质量上乘,我们都很喜欢吃。 "
祈祷、提供心理抚慰、从事园林体力劳动、整理内务、管理旅馆、照顾老人等等,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现代化的技术不可或缺。负责媒体工作和接待访客的修道士弗拉特·阿尔雷特,日常工作中常常使用互联网。他指出: "我们非常明白,互联网会减少人际间的直接往来、交流:一方面,大家不必为了一丁点小事就亲自跑到房屋管理人那里,或者跑到厨房去,只需要发一封电子邮件问题就解决了。但它的缺点是:减少了大家见面的机会,使人际关系逐渐变得疏远。"
互联网和手机是弗拉特修士经常使用的工作用具,但他有时候会有意地放弃使用这些现代化用具,尤其是手机。他说:"我不会带着手机进入祈祷室。我不希望在祈祷时受到任何干扰,这个时间是专门留给上帝,用来倾听上帝的声音的。"
每天晚上8点半最后一次集体诵经结束后,修道院就进入了长时间的静默阶段,直到第二天清晨钟声再度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