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尼奥.科雷亚.德.奥里维拉 撰
一九七五年二月十八日(星期四)
本文是已故的普利尼奥.科雷里.德.奥里维拉教授所著,他是“巴西捍卫传统、家庭和财产协会”的创办人。一九七四年四月十日,这篇文章在南美洲各大主要报章发表,反应甚佳,因为当时在面对梵蒂冈采取跟共产政权改善关系的政策时,大家往往深感困感,不知道应该抱持什么立场才算正确?本文刚好提供了一个明智的答案,既能权衡轻重,又经过精辟探究。
这份公开声明是由全球各地各自独立的“捍卫传统、家庭和财产协会”(TFPs)发布,而“美国捍卫传统、家庭及财产协会”也乐于重刋,除了可为顺民抗议行动作辩解,也为天主教徒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忤逆的年代。
目录
一. 事实
二. 罗马及宗座的天主教徒
三. 在使徒圣保罗身上找到答案
四. 抗拒
五. 普世教会的内部连串变化
六. 结论
一. 事实
梵蒂冈公共事务委员会秘书大主教卡萨罗利在一篇访问中评论他最近出访古巴(参见一九七四年四月七日出版的“巴西圣保罗州日报”),这件事引起大众关注。大主教阁下强调:“生活在古巴的天主教徒,在社会主义政权下活得很快乐。” 大主教阁下所指的是何种社会主义政权已不言而喻,因为众所周知,古巴现存的政权,就是共产主义政权。
在谈到卡斯特罗政权时,大主教阁下继续说:“一般而言, 天主教徒和古巴人民跟社会主义政府相处,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发表了这些令人吃惊的言论后,大概想营造些不偏不倚的形象,大主教卡萨罗利其后才慨叹在古巴的神职人员数目并不足够,祇有二百人。他更进一步表示曾向卡斯特罗请求,希望他准许更多公开崇拜的机会。意料不及的是在总结时,他竟说:“在这岛上,天主教徒的信仰备受尊重,跟其他居民无异。”
显而易见,假如你仔细想一下这些言论,马上会发现大主教卡萨罗利一方面承认古巴天主教徒的公开崇拜惨遭压制,但他同时又说“他们的信仰备受尊重”,这点实在令人费解。好像在他们享有的自由中,公开崇拜并非最弥足珍贵的权利。
在古巴政权下,假如非天主教徒国民跟天主教徒一样受到同等尊重,那你可以说在古巴没有人受到尊重...根据大主教卡萨罗利所说,古巴天主教徒是活得快乐的,但这种快乐究竟有什么特征?这其实是共党政权施舍给其国民的快乐,是残酷的,而他们还得卑躬屈膝,低头接受。所以大主教卡萨罗利声称:“古巴天主教会及其精神领袖经常小心翼翼,不敢为统治该岛的社会主义政权添烦添乱。”
这位地位崇高的梵蒂冈显要谈及古巴之旅的言论,经深入些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层次更高。
在教宗保罗六世时代,他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强调衣食足然后知荣辱。正当在古巴的天主教徒深陷悲惨生活的时候,很难想象大主教卡萨罗利怎么会认为他们在卡斯特罗的社会主义政权下,竟然活得很快乐。因此根据大主教卡萨罗利所说,我们祇能推断,他们的经济状况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谁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另外,更有些天主教徒紧遵教宗利奥十三世、庇护十一世及庇护十二世的教宗通谕,这些教宗训示他们,共产政权跟自然规律为敌,在他们统治下生活又怎么会快乐。因为在经济及其他领域破坏自然规律,祇能带来悲傪的结果。
因此,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有些可能因为天真,或对教会的真正社会教义信息不足,当读了大主教卡萨罗利关于古巴的调查报告时,会得出与真相截然相反的结论。换言之,他们会误以为把共产主义灌输到世界各国也没有什么可怕,因为假设他们的宗教权利和物质生活条件都受到尊重,他们将会生活得非常“快乐”。
但很明显事实的真相是:大主教卡萨罗利的古巴之旅,结果变成为卡斯特罗政权涂脂抹粉,掩饰真相,这说法虽然会伤害到人,但事实确是如此。
事实本身很可怖,但也祇是长久以来梵蒂冈采取策略,跟共产政权改善关系的一段小插曲。有几个这类改善关系行动是最为人所熟知的。
其中一个行动是一九七一年最可敬的枢机主教韦利白兰士的俄罗斯之旅,他是基督徒团结秘书处主席。他这次官式访问的目的是出席皮缅主教的就职典礼。皮缅主教就任为莫斯科的“正统”牧首。皮缅获得克里姆林宫那批无神论者信任,他们都很关注宗教事务。就这次访问本身来说,枢机主教韦利白兰士的到访,对皮缅这位非正统神长是极高的荣誉,因为在全球非共产主义的正统人士眼中,他祇被视为“黑兽”。皮缅坚称一五九五年乌克兰人从分裂教会回复过来,重投天主教会的行动是无效的。这等于宣称乌克兰人不应由教宗来管辖,而应由皮缅及他这类人来管辖。
韦利白兰士枢机主教及代表团面对侵犯天主教会权益及乌克兰天主教徒良心的叫嚣,不但未作反应,反而伴随皮缅,不发一语。韦利白兰士是教授罗马法的,竟然默然同意皮缅之言。
改善关系
这样举手投降自然对一些天主教徒造成极大伤害,他们一向密切关注并紧随罗马教廷的政策。至于散布加拿大、美国及其他国家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天主教徒,他们所受的伤害更大。这跟一九七一年在罗马举行的主教会议有关。当年在会议期间,罗马教廷跟乌克兰人的总主教、勇敢和最可敬的约瑟夫史纳贤枢机主教在意见上有巨大分歧。
梵蒂冈在外交上推动跟共产政权改善关系的政策,另一段插曲可从智利圣地牙哥主教、最可敬的枢机主教席尔瓦里克斯一生行藏中看见。
这位智利神长声名狼藉,他利用职位上得来的重大影响大及权力,协助阿连德掌握大权,在欢呼声中登上总统之位。阿连德一直在位,直至悲剧发生,这位支持无神论的领袖自杀身亡为止。“智利捍卫传统、家庭及财产协会”曾在多份报章上刋登立场清晰的宣言,揭露此事。在阿连德政权结束后,这位最可敬的席尔瓦里克斯枢机主教也尝试放下身段,改变自己来适应新情况,即使这样做与他的声誉相违。尽管如此,这位枢机主教同情智利马克思主义分子的表现一直不变,也没有停止过。就在最近,这位可敬的主教还在他住所的小教堂主持追思弥撒,追悼另一位共产党员陶克“同志”,他是阿连德时代的前任部长。顺便提一句,他也是不幸地自杀身亡。他的亲朋戚友都出席了这场弥撒。(参见一九七四年三月十八日出版的巴西日报。)
这位神长的所作所为,并未听闻受到丝毫责备,正吻合他带领天主教徒更靠近共产主义。假如有人料想他会因此失去管辖的教区,则至今仍是徒然空等。
席尔瓦里克斯枢机主教一如以往,安稳地工作,继续获授权管辖这个重要的大主教教区,带领众多灵魂归向耶稣基督。
他靠实施改善关系政策而得以保留职位,相反另一位大主教却失去他的教区。我们所指的是二十世纪教会其中一位显赫人物,所有天主教徒在谈到他时,都充满崇敬与热情,尤其那些忠于传统社会及经济教导的教徒,而这些教导训诲都是源自罗马教廷。这名神长的美名更备受大部份不同宗教人士的高度称颂。即使在不信奉圣母的人眼中,也视他为教会的荣耀花环。可惜这个花环最近毁碎了。为了促进跟匈牙利共党政府的关系,掌管艾斯特根教区的闵真谛枢机主教竟遭免职。
至今大主教卡萨罗利在离开古巴后的访谈,仍然常遭引用,显然是想把他的古巴之旅加插入这连串事迹中,作为其中一个环节,而多年来这连串事迹,接踵而来。
这连串行动何时终结?那些天主教徒还要遭逢什么伤痛震惊,多少不同的有违道义之事。他们不管后果如何,持续信守利奥十三世、庇护十一世及庇护十二世的训诲,紧遵有关社会及经济方面的教义。我们肯定无数天主教徒当再读到这些事迹时,字里行间体会到的都使他们大惑不解,苦恼不堪和伤心不已。他们感觉到在心灵深处,连自己的一套剧本都不由自主让人给写好了:这是一个最隐私也最令人伤感的剧本。因为在社会及经济这些凡尘俗事之外,他们都有笃信宗教的高贵品德。这些品德最为重视的是作为罗马及宗座的天主教徒,他们的灵魂最基本、最关注和最敏感的是心神要与教宗同在。
二. 罗马及宗座的天主教徒
“捍卫传统、家庭及财产协会”(TFP)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并非宗教团体。不过,协会的董事、成员及激进份子都是罗马及宗座的天主教徒。因此,协会从事的活动都是为了国家好,活动的灵感也是来自天主教徒。
反对共产党是“捍卫传统、家庭及财产协会”的基本立场,这是来自组成该会的天主教徒,他们都坚持反共立场。协会的董事、成员及激进分子都是反共人士,他们也是天主教徒,并依天主教的原则处事。
梵蒂冈采取跟共产政权改善关系的政策,对反共的天主教徒影响深远,不过作为反共分子受影响少得多,但作为天主教徒则影响极大。因为不管何时,他们都会感觉到抱持异议极其尴尬,他们反共行动造成的结果,会不会刚好跟教宗的意愿相反?假如他们的行事方针跟教宗南辕北辙,又有谁会相信他们是始终如一的天主教徒。所有反共天主教徒面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选择:停止抗争?或是解释清楚自己的立场?
我们绝不停止抗争。作为天主教徒,我们要有良心,我们不能不反共。每一个天主教徒都有责任去恶扬善,我们的良心要我们肩负传承教会传统教义的责任,反对共产主义信条。
现今世界,“良心自由”一词到处传扬,不但遍布西方,甚至连俄罗斯或古巴的牢房也有人谈到。由于太常用了,这个词语的意义很多时候已遭滥用。但“良心自由”更为正确及庄严的内在含义,却肯定了天主教徒有权利在宗教生活及俗世生活中,按照良心的支配来行事。
伟大的教宗以他们的教义启迪全球基督徒,但假如我们的行为不能与教宗文献所指引的一致,我们会感到在教会内受到束缚,比起索辛尼津在苏联所受到的束缚更甚。
教会不是良心的囚笼,已前从来不是,以后也永远不是。我们永远不会违反服从彼得继承人的承诺,这是我们灵魂深处所钟爱的,我们甘愿付出挚爱,直到粉身碎骨那一刻,我们仍会信守承诺,坚持立场。为表敬意,我们下跪、凝视着教宗保罗六世圣座的雕像,以表忠贞不二之心。
我们孝敬教宗,并对他说:我们的灵魂是您的,我们的生命是您的。您想我们怎么做,只管下令。但面对来袭的红色豺狼时,不能命令我们投闲置散。我们的良心坚决反对。
三. 在使徒圣保罗身上找到答案
我们继续说:“圣父,圣彼得教导我们:‘我们必须服从上帝,不是服从人。’(使徒行传五.二九)”您既得到圣神的辅助,而根据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清楚界定,您拥有不会犯错的特权,这使您更感安慰。但这种种却不能防范您的弱点,在很多事情及情况下,这些弱点会影响甚至决定您的行为,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幸免的。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外交政策。您跟共产政权改善关系的政策,处境刚好相同。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篇宣言中,实在不够篇幅让我们胪列所有教会神父、医生、伦理学者、精通教会法规人士的名字,他们都坚称反抗是正确的。当中很多人都获得供奉在圣坛的荣耀。这次反抗并不是要分裂,也不是要革命,更非冒犯不敬。相反来说,这是忠贞、团结、钟爱及服从。
我们故意选用“反抗”一词,因为这是圣神用于使徒行传以描绘圣保罗的态度。首任教宗圣彼得关注到天主教的崇拜习俗部分是由古老的犹太教会遗留下来,他于是采取措施惩戒,圣保罗觉得这样做将要冒极大的风险,既混淆教义,也对忠实信徒造成伤害。他勇敢地反对圣彼得,并且“公开指责他。”(加拉太书2.11)。圣彼得并没有把这个激情而又震荡人心的行动,视作反叛,反而认为这是和睦兄弟情谊之举。在洞悉自己的错对后,圣彼得接受了圣保罗的论据。诸圣都是天主教徒的榜样。因此,按圣保罗反抗的意义来看,我们现在的情况也是这种反抗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良心才得以安宁!
四. 反抗
进行反抗表示我们会忠告天主教徒,继续以所有正当手段跟共产主义信条抗争,捍卫受威胁的国家及基督文明。
进行反抗表示我们永不作无谓的口舌之争,服从及尊敬罗马教宗也是我们永不改变的态度。但是,进行反抗也意指我们将绝对尊重自己的判断,就像大主教卡萨罗利在访问中说古巴天主教徒活得很“快乐”时,我们就要进行反抗。
一九六八年,教宗保罗六世出席了在波哥大举行的三十九届圣体大会。波哥大是哥伦比亚首都,繁荣昌盛。一个月之后,他在罗马传道时,坚称他认为当地“极需要社会公义,这样才可使广大不同种类的穷人(在拉丁美洲)能够置身于较为公正、自在和合乎人道环境下生活”。
他所指的是整个拉丁美洲,教会在那里享有最大的自由。
相反,大主教卡萨罗利在古巴只看见快乐,其他事情都视而不见。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进行反抗就须坦白严肃地说明,上述两个声明互相矛盾,十分危险,而反对共产主义信条的抗争必须继续下去。
这是真正反抗的例子。
五. 普世教会的内部连串变化
对一些读者来说,这份声明可能令他们大吃一惊。那是因为“捍卫传统、家庭及财产协会”极不愿意公开表明我们现在采取的立场,也从来没有揭露天主教徒不满和反对的意见正在很多不同国家中不断增加,那是梵蒂冈采取跟共产政权改善关系政策所造成的。由于揭露德国天主教徒间现正发生的事情,将会大大增加本文篇幅,为避免长篇累牍,我们只限于作简要描述。巴西一份重要报章提供了一篇有关德国情况的报导,该文作者是赫曼格尔根,他是前德国联邦国会议员,也是一位思想和行为都很沉实的天主教徒。
他提到两本由德国作者撰写,有关梵蒂冈政治的书:莱因哈德.拉法尔特所著的《梵蒂冈何去何从?》及以笔名海欧纳莫斯出版的《梵蒂冈本质》。报导的标题是《向教皇说不!》文章是对保守和不妥协的宗教卫道之士及多位教宗均作出回应,罗马甚至认为文章的批评是大不敬的。除此之外,格尔根先生声称有关驱逐闵真谛枢机主教一事,“一股支持闵真谛枢机主教之风,早已在德国天主教徒之间迅速传播。”《法兰克福汇报》也公开提到教宗保罗六世的“基督马克思主义之理想”。
圣保禄会发言人也因为基督徒和马克思主义分子展开对话而谴责梵蒂冈的“东方政策”,直斥这是不择手段的“马基雅弗利主义”,强行要世界接受罗马及苏联和平共处的想法。从这些文章来看,相比之下,“捍卫传统、家庭及财产协会”已算是很客气了。
格尔根先生很沉痛地确证,在波兰、匈牙利、捷克和南斯拉夫,当地政府跟教廷虽然有接触及协议,但这不能阻止他们继续进行惨烈的宗教迫害。在结束谈论格尔根先生的文章前,我们不能不重申这一点。闵真谛枢机主教也证实他故乡同样发生这种情况。
这使我们进入一个迷惘景况。梵蒂冈采取改善关系政策的重大论据,是希望减少反宗教的战斗,这是热心支持这政策的人提出的,但根据我们的观点,这论据并不充分。实际行动也显得这种改善关系政策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古巴就是另一例证。大主教卡萨罗利是改善关系政策的特许推销员。在古巴政权的逼害下,他竟声称天主教徒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得很快乐。那我们不禁要问:改善关系政策是否等于全面投降?
假如确是这样,我们怎么可以不反对这个改善关系政策,向公众揭示这项政策的重大错失之处。
这是另一例子让我们更了解反抗行动。
六. 结论
解释清楚是迫切必需的。这样做的意义是让天主教徒的良心可以合法自卫。面对令他们窒息的外交系统,反共天主教徒处境堪虞,而他们的立场亦无法向公众解释。在这篇声明的结论中,我们需要特别重提这一点。
但是,我们必须重申,天主教教义训令的所有条款,我们都会绝对忠诚服从,包括服从教会和教宗,不重申这点,任何结论都是不完整的。
但愿法蒂玛圣母带领我们贯彻衪的训示,忠贞不二,并以喜悦之心期望衪所答允的终将实现。圣母曾应允我们:“最终,我无玷之心必将胜利。”
本文最后修订日期是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