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中国官方喉舌《新华社》在一份长长的禁用和慎用词列表上,指示内地媒体工作者不要称陈日君枢机为香港教区的「荣休主教」。
据一些中文媒体在微信张贴的《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上的第四十八条指示,「不称天主教香港教区退休主教陈日君等为『荣休主教』,应称为『前主教』」。
同一条的指示提醒内地媒体,对港澳反对派自我褒扬的用语和提法要谨慎引用。如不使用「雨伞运动」的说法,应称为「非法『占中』」或「违法『占中』」;不称「占中三子」,应称为「非法『占中』发起人」 ,开展舆论斗争时可视情况称为「占中三丑」。
第一份《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于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发出,共四十五条。这次的新修订是直至一六年七月,在原来列表加上五十七新条,共一百零二条。
陈枢机是唯一被点名的天主教人物,也是全份名单中被提及的两个宗教人物之一。另一位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列表要求媒体工作者若遇上一些伊斯兰教徒的名字叫「穆罕默德」,为了区别和避免误解,对这些人应加上其姓,即使用两节姓名。
列表分五类,包括时政和社会生活类、法律法规类、民族宗教类、港澳台和领土、主权类,以及国际关系类。大多数新的禁用及慎用词与两岸关系及香港的政治发展有关。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持续紧张。
在民族宗教类的八条指示,有五条与伊斯兰教相关,例如,「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不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得提及与猪相关内容;伊斯兰教屠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这些指示在一五年的列表已出现。
有关禁用词令一些教友网民生气,有网民说称呼不在位主教为荣休主教是教会传统做法,这样的指示不切实际。有网民认为,退休主教仍是主教,只是不在位,称为前主教的做法并不准确。
另有网民说, 最新修订版中只有提到一位个人的名字,「陈日君枢机独享此荣誉」。 |
中文版本
1906年,将《国际歌》译成俄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柯茨,只选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节。1918年,《国际歌》被苏联定为代国歌,一直使用到1944年.都只有三段歌词。1952年,联共(布)党改名为苏联共产党,但《国际歌》一直是联共(布)和苏联共产党的党歌。不过,仍然只有三节歌词。
因此中文译本流传较广的《国际歌》也只选用了三节歌词。[5] [4]
萧三版本译文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第二段: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第三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