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神学部推出“神学证书课程”及“神学普及课程”,为平信徒提供有系统且容易入手的神学培育,藉着神学普及化去推动教友职务。
上述两个四年制的课程涵盖教义、礼仪、圣经和伦理四个范畴,每年提供十科,其中“神学证书课程”为遥距模式,须呈交作业及考试;“神学普及课程”则以授课形式进行,毋须呈交作业或考试。
神哲学院神学部主任蔡惠民神父四月十五日对本报说,神哲学院附属罗马传信大学,而传信大学与欧盟的教育体制接轨,加上神哲学院近年向政府登记成为在港开办学位课程的海外大学,故此原有神学学士学位课程、哲学课程和宗教学学士学位课程有相当的规范和学术要求。
蔡惠民神父说,在长期学术培育与短期课程或讲座以外,较少有系统但容易参与的课程,新设立的两个课程旨在填补这培育空隙。他说,贴近本地教徒处境的神学培育有利于发展教友职务;他期望新课程能为此作贡献。
他指神学证书课程属遥距性质,以自学模式进行,适合本地和海外的华语教徒就读,学生亦可自由出席神学普及课程课堂。对于无暇以学术进路接受培育的教徒,他说这较具弹性的课程是其一选择。
蔡神父指出,教友职务的发展及培育进程,连带促进信仰本地化:“神学教育普及,让教友群体敏锐于以信仰反省生活,是信仰本地化的好开始。”
谈到本地教友职务发展,他表示平信徒已透过不同岗位服务,而有规范的课程可帮助他们发展专门的职务,如监狱牧民、圣经牧民,“而此前需要做好普及神学教育”。
他说,神哲学院一九九七年升格,可开办神学硕士课程,既为中国内地教会培训师资,也让本地毕业生进修后贡献所学,而神学普及课程导师由十多位神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在海外完成神学硕士课程的平信徒担任。目前宗教学部毕业生可透过学院的哲学课程衔接到神学硕士课程,上述两课程则未有机制衔接到神哲学院的其他课程。
神哲学院神学证书/普及神学课程的课程主任何奇耀说,两个新课程着重信仰生活化,以回应教徒面对的处境。
他四月十五日说,除了各个范畴的导师外,亦会邀请具备神学根柢的牧民工作者讲授,例如婚姻牧民工作者分享相关家庭牧民经验、关社人士探讨社会伦理等。
这位神哲学院神学硕士课程毕业生说,新课程导师以平信徒为主,并计划邀请其他神学教授就特定主题讲课。他又称,新课程具备弹性,学员可再选修其心仪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