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二零一九年四月,香港将有一出大型音乐剧,是讲述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神父在中国传教的故事。这音乐剧的神师恩保德(Giovanni Giampietro)神父致力以各种富本土特色的渠道来福传,而利玛窦音乐剧的誔生也是缘于他的一个情意结。
恩保德神父接受天亚社访问时说,他六十多年前接受培育时,还未来到中国,但读到利玛窦的事迹,却深深被打动。
这名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说:「我们那时代,对Missionary(传教)的理解,是去到很贫穷的地方,把西方的东西带给当地人。而神父的形象都是穿白色衫,有胡须,抱着很瘦或有残疾的小朋友,但利玛窦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恩神父指出,利玛窦神父来到中国,没把西方文化硬塞给中国人,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不妥当」、「有危险」;相反,他在福传的同时,却学习了中国的文化。
他说,利玛窦曾写信回意大利,指在中国传教不用讲太多,反而要多写,因儒家思想的人爱看。「而即使去不了那地方,把讯息写下来还是可以传开去,比较逐一讲解好。利玛窦明白这事,故开始读中文、写中文,不断写,很厉害。」
恩神父指出,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他的第一本著作是《交友论》,「这书在中国很流行,里面谈到『友谊是两个人分享一个灵魂』」。
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的房子,有圣母像、《圣经》、地球仪、古书、圣书、钟等,并对所有人开放,包括儒家学者。
他不只讲宗教,还谈数学、科学和天文。恩神父说:「他学习你的文化,并以文化作为福传工具去跟中国交谈,而不是把自己的文化硬塞给对方。他是一个以文化交谈的人。」
恩保德神父指出,他们筹备的音乐剧,也有描述利玛窦在中国的旅程。
「他首先来到澳门,看到中国是一个从上而下的社会,一切由皇帝来作决定,所以他明白要向中华民族传教,便要去北京。」利玛窦由澳门去肇庆,再辗转到了江西省南昌、江苏省南京、天津,最后到了北京。
恩神父说:「利玛窦说过自己是一路走一路学,这跟耶稣一样,耶稣也不是在课室等学生来教,而是一个旅程,由肋匝纳到耶路撒冷,是永远在『旅途中』。」
「我们都希望透过音乐剧能跟别人分享,利玛窦在文化与文化之间是怎样做的?交谈是为福传。」
而对现代的反思,恩神父说,现代虽讲求全球化,但不同的文化也有其价值,不会因为全球化而吞噬或毁了别人的文化,「不是人人都吃快餐的。」
利玛窦最后在中国离世,恩神父每次去北京,也会去拜祭他。
恩神父指出,利玛窦来华传教至今差不多五百年,以往教会立场认为,利玛窦的福传方法有很多的争议,但近数十年来,利玛窦的传教方式在教会内获得平反。而恩神父更「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利玛窦封圣」。
来自意大利的恩保德神父,于一九五八年晋铎,后来到香港传教。八十四岁的他欣赏中国文化,故此在传教路上不断尝试加入本地文化,并曾协助本地教会推动礼仪本地化。
他曾与青年信友创作广东歌曲传扬信仰;开办「网上福传学校」帮助海外华侨用母语慕道;组织教友到海外传教;并于五年前筹办大型音乐剧《流芳济世》,以带出圣方济的故事。
今年是恩神父庆祝晋铎六十周年,他坦言,最希望借助本地文化让更多人认识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