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中国不缺宗教,但缺信仰是真的

时间:2014-01-09  来源:天主教在线  作者:甘保禄 点击:

 知名学者刘仰近日在其《中国缺宗教吗?》一文(注《环球时报》等其它媒体转载该文时,标题改为《中国需要的是世俗道德,不是宗教》)中,对那些希望以西方基督宗教来改变中国道德滑坡现象的人们大加批驳说:“到处在说当今中国道德滑坡,为挽救所谓道德沦丧,便人云亦云地搬出了西方宗教这个‘神器’。一群被愚弄的知识分子在这个被流行观念塑造的灵丹妙药面前抱团取暖,被别人当做木偶和傀儡,还自以为自己搭上了先进文明的班车,甚至还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分忧呢!”

 
接下来,刘仰以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例,更以历史名人,如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德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长期风行美国的心灵导师、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等,试图证明,先进的社会和成功的人士是不需要宗教,也完全能够完成对道德的建设和对伦理的持守的。说到中国社会,刘仰这样说:“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道德建设和治理不依靠宗教,而是有非常合理的世俗道德体系,例如以家庭为核心的孝道等。因此,欧洲启蒙运动的大师们认为,把欧洲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后,可以像中国人一样建立强大的世俗道德,未必一定需要宗教来建设道德。”
 
综上所述,刘仰结论说:“重拾对传统的自信,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式发展适合现代中国的世俗道德价值体系,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用西方早已失效的药方来治疗中国,那是本末倒置。再说,中国真的缺宗教吗?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大约只有中国,自古以来便什么宗教都不缺,宗教品种琳琅满目,几乎世上所有宗教都在中国生根,还相安无事。它们可以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补充和辅助,而不能成为主导。”
 
刘仰的“世俗道德观”和“传统文化论”乍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甚至能带给国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然而,如果稍作深思,则会发现这不过是给国人的麻醉剂和遮羞布而已。
 
首先,刘仰在这里大玩特玩把“宗教”和“信仰”混为一谈的“偷换概念”把戏。不错,任何一种宗教,包括基督宗教,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因为组成宗教团体的人群自身所有的问题、缺点甚至罪恶,也会时常流露出内部分裂、斗争、腐败、暴力等丑恶现象。然而,宗教的精髓和灵魂却在于其所追求和宣讲的信仰真理。就基督信仰来说,她所追求和宣讲的乃是“神降生成人”(或说“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因为他,世界万民都是同一天父的儿女,结成兄弟姊妹般的情谊,分享同一的生命气息;也因为他那为爱人并拯救陷于罪恶中的人类而死在十字架上的大爱,促使众人也以爱还爱,在世上度圣善的生活,来日在天国与他共度永恒的生命。
 
是的,这样的信仰并不能自动地让每个选择基督宗教的人达致完美的人生境界,而是需要基督信徒们一生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克服人性的软弱和缺陷、拒绝世俗的诱惑与贪婪,最终在基督福音思想的光照指引下到达那“流奶流蜜的迦南福地”。鉴于此,选择加入基督宗教,做一名基督徒,只是为了能更好地追求和实践上述的信仰真理而已,前者是过程和方法,后者才是目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们选择自认为是最好、最有效的过程和方法难道不是最正常不过、最符合人性的表现吗?
 
不错,刘仰所说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也罢,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斯·韦伯、戴尔·卡耐基等名人大师也好,的确曾在“以人为本”或说“人文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同时也挑战并改变了因各种原因而背离了基督“信仰”真理的基督“宗教”,但这样的挑战和改变不正是因为上述运动的推动者和富兰克林等人希望回归信仰真理的具体表现吗?他们的外在言行似乎是在淡化甚至反对基督宗教,但他们是在反对基督信仰吗?非也!其言其行,就如印度圣雄甘地在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深意那样:“如果每个基督徒都能好好按着耶稣的教导行事为人,那么在印度连一个印度教徒都不会有!”
 
刘仰为中国数千年优秀的文化历史感到自豪,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宗教品种琳琅满目”的组成部分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有意忽视并掩盖自身文化中的不足与缺失。就拿刘仰所特别例举的“以家庭为核心的孝道”这一“非常合理的世俗道德体系”来说,没有了“世界万民都是同一天父的儿女”这样的宗教信念,它又何尝不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自私自利、贪污腐败、熟人社会、裙带关系等社会弊端的根源呢?再从另一方面说,我们也不能让文化来承担它不该承担的使命和义务——取代宗教信仰的作用。任何人都是某个与生俱来的文化背景下的一员,但宗教信仰却是自己的选择和有意识的皈依。尽管宗教信仰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不可切割,然而这两者之间是绝不可以简单地划上等号且相互替代的。
 
宗教信仰之所以被称为宗教信仰,是因为它超越了民族、文化、政治、科学等等的藩篱和界限,而成为直接面对和探讨人类心灵深处关于生命终极问题的信仰。这种信仰涵盖了礼仪、传承、祈祷、皈依、忏悔、奉献、生活等其它“世俗道德”和“传统文化”无法取代的方面,但同时它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世俗道德”和“传统文化”。否则的话,我们如何解释无数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又是虔诚的宗教人士这一有目共睹的现象呢?仅此而言,我认为刘仰在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如果不是对宗教信仰内涵与实质的故意贬低,就是自己对它缺乏了解和体悟。特别是对基督宗教的信仰,似乎更有一种因无知和偏见而来的怕惧和敌意,所以他才攻击别人是“人云亦云地搬出了西方宗教这个‘神器’……还自以为自己搭上了先进文明的班车,甚至还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分忧呢!”
 
一个人要不要宗教信仰是他的自由和选择,但希望像刘仰这样的文化人,千万不要再拿这种似是而非的“世俗道德观”和“传统文化论”给国人做麻醉剂和遮羞布了。中国是不缺“琳琅满目的宗教品种”,但缺信仰是真的!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能眼睁睁看着已经是千疮百孔的“神州”大地继续遭受“无神”的悲凉和创伤了。如果我们能用“有神”的信仰,给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来更多更大的助益,又何乐而不为呢?取长补短,甚至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走出去、请进来,不正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吗?又焉谈“被别人当做木偶和傀儡”呢?!
上一篇:我们是否需要奴性的喉舌?下一篇:友爱:促进和平的基础及途径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名神父被带走和“失联”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人进堂,否则不让开堂及接管孤儿院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出主教府,露宿街头;多位神父和老人家也无家可归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会,同时欢呼中梵协议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也不加入爱国会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世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并不消除合法的多样性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及副主教再次被政府人员带走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