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十 月一日国庆节,也是香港“占领”行动开始的第四天,北京驻港最高机构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张晓明,参加特区政府庆祝活动时,场内有“学民思潮 ”学生示威抗议,他被记者追问反应时,给了以上的回答。
最近与一批大学新闻系同学讨论,有同学问:张晓明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他回答“太阳照常升起”?张是否想以这作比喻,即风雨过后,太阳总会照常升起——以此来表明无论如何全国人大都不会撤回有关香港2017年普选的决定?
其实,北京在香港普选问题决不退让那是再清楚不过的立场,然而,张晓明的答案中包含的信息看来远不止于此。
对香港人来说,“大阳照常升起”这句话,可能会令一些人联想起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说。这部描写一位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受了伤的美国青年的爱情生活的小说,被形容为描写战后“失落的一代”的名著,这部小说也同时传递一个信息:每一代人都会被下一代后浪推前浪,唯有大地是永存的,“失落的一代”也最终会被下一代更替。
但对于张晓明和其它一些人来说,“太阳照常升起”这句话相信令他们想起不同的事件,其中很可能会是内地著名导演姜文的同名电影。 2007年,姜文推出他制作的《太阳照常升起》一片,在海内外引起轰动,除了“鬼才”导演姜文的独特风格之外,也因为电影描述了文革中不同人的经历,令人反思,无论经过多少磨难,最终“太阳照常升起”。
那么,张晓明当天所言究竟有何所指呢?当然只有本人心里最清楚。至于香港人因为不同背景总会有不同理解。对于参与“占中”人士,当然他们不会认同张晓明,占中发起人之一陈健民便反驳:就算太阳升起,也感觉不到温暖,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太阳”。
这反映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同一句话,香港人会有不同甚至对立的联想及反应,这也正是今天香港的现实。面对至今仍看不到结束迹象的“占中”,北京视之为非法,亦视之为破坏香港的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占中”触动了北京的神经,令其想起“文革”的惨痛教训。
另一方面,“占中”亦同时向北京传递了令其震惊的一个讯号:这一代的香港年青人,究竟是“失落的一代”,还是北京已失去了的一代呢?正如内地官方很多时候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香港回归虽然已经十七年,但人心却仍未完全回归。
讽刺的是,若说香港人心未回归,但早在1984年,当年正是香港的年青学子——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的两个学生会,一起写信给当时的总理赵紫阳,支持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三十年后的今天,站在“占中”前线的学联及学民思潮 ,也向中央领导人写公开信,但却是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予香港真正民主,并要求习近平“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
不同时空下不同的两封信,显示出的是一个对香港和北京而言都是“不能承受的改变”,而双方脑海里都存有一个大问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但无论如何,一个令人稍为安心的信息是,北京至今仍很小心把学生和其它示威者区别开来,甚至赞扬学生爱国爱港怀着赤子之心,学生亦强调不是在搞颜色革命。所以归根到底,双方都必须先要增加互相了解,明白对方才有可能建立互信。
自然规律是,无论风雨,太阳总会“照常升起”。期望不同意见的各方人士,特别是年青一代,都能感受到同一个太阳,而这需要香港和北京去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