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丹尼毕生致力倡导大公合一运动,这种对基督徒合一的敏锐触角始于1927年。当时,左丹尼在一艘轮船上受梵蒂冈派遣远赴美国攻读图书馆经济学。他在美国才得知存在许多不同的基督教派,又被他们深厚的信仰所打动。
之后,左丹尼的大部份文章都谈及交谈,即大公合一的交谈,就是以天主圣三的关系作模式,因此种种的交往都要在爱的层面上进行。人人都被召叫进行共融的对谈,有必要采用同样的准绳付出自己以建立合一。以下是文章的部分内容。
要消除分裂,昔日是采用争论,今天却选择尊重对方的意见,尝试归合与修和。
今天更清楚明白到合一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事,能增长质量和数量。
因此,对谈是“历史性转向”的标记,具有革新力量,能结束争辩、怨恨、绝罚等,反而萌生体谅、寻求真理和其他人的德行。两个或以上教会的代表见面,进行的 对谈既非学术性,又非是宣传。具备真理并非指阻碍探察无穷无尽的奥秘,与及信理的真正发展。反而信理能得到深入和重新的诠释。
大公合一的对谈不是由于两个(或以上)教会在教义上的差异而开始,反而是基于大家之间已存在的合一,即属于人人的共同遗产。对谈的心理氛围是同情心,或更好说是仁爱。马里顿(Maritain)曾说:“对近人圆满的仁爱和完全忠于真理不仅是兼容的,更是相辅相成的。”
身为基督徒便具有天主子民的先知性任务,应该要传递所具备的真理,也要让他人说出所明白到的真理。基于这种先知性的任务,基督徒不应在神学范畴上(以专家自称)限制对谈。合一并非是一种技巧上和神学上的问题,而是仁爱的问题。
对话者双方以平等相待,互相器重;不会含糊;不应取巧;更不说攻击性的话。这种平等方式不意味着混淆或清算的教义,而是指双方意识到同属于基督奥体的一员。
他们应当接受多元论,承认一切合法的差异。连系信友的事要远胜过分裂。(参阅《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92条)否则,对谈会成为轮流的自言自语。
所有基督徒被召叫锻炼对谈,在每次的相聚中(如工作、旅游、学习等),可以获益良多。不同教派之间不许筑起围墙,反而要打开所有的门户,相互见面和进行交谈。
这是漫长与艰辛的事工,但天主愿意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