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内经常谈论圣召短缺,但我们深信天主恩宠满盈,更相信圣召是来自他、是出于圣神的感召。所以,我们应该相信现今圣召人数上未有寸进的情况,当中必有圣神的意旨和计划。
教宗方济各大力推动的其中一件事,是防止「教权主义」滋生,用意是下放更多权力予教友,让他们有更大空间参与教会。「教权主义」或导致弄权、特权阶级等危机,然而权力集中于神职人员身上,也意味着他们需要肩负更多责任。
但无可否认,「教权主义」这领导方式某程度上会扼杀教友的进取心,或会窒碍新职务与新方式的发展。因此,圣神也许要我们知道,教会此时此刻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神父,而是一个更平衡的意念:共同承担责任和拥抱新想法。然而,当前的文化价值观根深柢固,众人思想受左右却不自知,教友往往或只惰于遵从神父。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一些小堂区曾于神父撤离后,仍然蓬勃发展,生气盎然。当然,大家都不想神父离开,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伤痛却带来积极效果。而澳大利亚墨尔本一项有关慕道团的研究显示,教友团体如果没有神父专职牧养,反而会运作得更好。这不是因为神父的问题,而是因为教徒不自觉地对教会的一切习以为常。
研究的结论是,分担责任和领导工作能让教会增添动力,但要建立这种文化转移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崭新的思维。澳大利亚一个名为「堪培拉与墨尔本天主教徒」的关注团体提倡「天主教公民」这概念,以提醒那些「笃信高层权威戒律、阻止任何人提出挑战」的天主教徒。
不少信徒在教育、卫生或福利等范畴中积极发挥其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然而他们却不能成为教会团体内的共同决策者。该澳大利亚团体的主席沃尔赫斯特(John Warhurst)要指出的,正是这些教徒切实履行公民责任。
该倡议「天主教公民」概念的团体正与司铎、修会会士及主教合作,构思更好的模式让信徒参与决策过程。沃尔赫斯特表示,教会不仅仅需要一群具献身精神的教友,也需要负公民责任的教友。
反思香港,教区以至堂区内不妨反思教友共负责任的文化,让他们有更大的参与空间,建立一个共同参与及推动的信仰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