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香港每年平均都有三千多人领洗,但圣堂数量没有增加,而教友也能互相调节。已经挤迫的堂区,照样挤迫;但座位松动的堂区,也照样如是,每年增加的三千多人,似乎并不构成各堂的压力。
不过,这是新教友刚领洗的调查。但我们可以想像,这30%多数参与的人当中,有多少人三年或五年后仍然参与?理论上,数字必然更低。五年后,可能只剩下10%或多一点会参与感恩祭。(领洗五年后的数字,教区没有做过统计。)
另一方面,现在每主日加上提前弥撒,大约共有三百台,若平均每台弥撒参与人数二百五十人(有些堂区必定多些,但同时也有几十人参与的堂区),每主日参与感恩祭的人数大概八万人。这数字多年来似乎十分稳定。
访教理中心杨主任
若以领洗五年仍留在堂区作为标准,可能只有大概10%或多一点。我们可以如何把新教友留下来呢?就这问题,记者访问了教理中心主任杨玉莲博士,内容如下:
记:刚刚复活期,有很多人关注新教友领洗了,究竟能否在教会中留下继续参与接受培育呢?而且,实际上,好像曾经有调查数据说平均每星期都参与弥撒,大概10%。
杨:的确有这样的问卷,好像是教友年做过一次。你们提出这问题很好,新教友的流失和牧养。未答这问题之先,我想提一提,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今年2017年成人领洗人数少过去年。
记:我知道,前几年都是超过三千人,今年是少过三千人。
杨:其实只是少几十人,不过去年就过三千,今年就少于三千,值得关注的是,福传是否要有一个新方向?是否已饱和?其实只少几十人,并不有特别含意。只不过有些堂区不谋而合这样说,招募慕道者,有一现象,是一年多,一年少。
记:为何会这样?
杨:其实不知,只不过是数字,领洗人数少许出入不奇。但是福传其实仍有很大空间。但若已经入教,如何继续培育?教区也很紧张,例如教区教友延续培育委员会,就十分关注这现象。教理中心又怎样看呢?我们怎样培育慕道者,和将来作教友的素质是有关连的,是一条龙的,所以我也从这角度去看看。有一件事首先要了解,就是福传的概念。一般的理解是为未信的人领了洗就叫福传,但其实不是这样,而是一项终身志向,就是一生被福音化!Being evangelized,即使领了洗,但也不断被召叫皈依,被圣化,所以即使领了洗,这福传工作是延续不断的。
皈依不是突然,而是慢慢感染
记:教友培育也只是入门而已。
杨:对,所以在慕道期便要准备,入门后如何不断行这一条路。有些人以为释奥期完了,就是完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他们会说,培育为何不问教友总会?其实慕道和信仰培育是互相牵连的。所以,我们会承认,慕道团导师的基础训练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一个教友将来的信仰生活态度,习惯,塑造一个Christian living,是很重要的。因此,首先要了解福传概念。在慕道期,无论哪一阶段,重要是能否帮问道或慕道者认识到耶稣基督?认识圣言,和圣言建立关系。当然我们有教学大纲,但重要的是,能否在每一课堂中,给慕道者带来一个喜讯?很多时我们时常很重视课堂内容,但却忘记了带领慕道者和耶稣基督相遇。若这一点做不到,就是信仰基础做得不好,所以整个慕道过程,我们很强调皈依。皈依不是突然,而是慢慢感染,一步一步的,所以,可能课堂有很多东西想说想教,但是否有带出为慕道者什么喜讯呢?这是很重要。当然每位前来慕道的,都可能有个人目的,这不重要,重要是我们善用这机会转化他。因为他是预了坐在这里听,如我们click中他,让天主工作,而天主如何转化他,我们是不知道的。最紧要是看我们怎样运用这一堂的时间,让圣言进入慕道者心中,我们不断要提点的是这一件事。第二件事是团体。大家可能听过慕道班不同形式,可能还有些是很one way单向的,我讲你听。
记:我们也听过,而且好像还是大部分是这样。
杨: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有《成人入教指引》,但我们说是一件事……
记:对,落实到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杨:对,好像去年或前年,教区找我询问,说慕道团导师素质好像不太好,有问题。
记:系?竟然有这样的事?
杨:对,时不时有这样的事。但我们也很为难。导师们怎样说,我们也无可奈何,甚至是,现在有些导师其实是没有受过教理中心训练的。
记:对呀,因为有些导师很早以前便做导师,还是单向地每堂派慕道者读一段,然后自己使讲解一段圣经。
杨:有些很早便教,神父又觉得可以,又或是读过夜神(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宗教学部)或是圣经学院便做导师,没有接受教理讲授的训练。这是不重要,但其实也可以接受在职培训,on the job training,我们每年都有开公开教理讲授法课程,但通常都没有夜神的学生前来读。始终是,有信仰知识是一回事,但教学是另一回事,相信你们也看到。不过,堂区神父如何陪伴导师,如何培育和监督,亦十分重要。有些堂区神父没有关注呢!
记:应该是大部分神父如此吧?应该很少神父教慕道班。
杨:不教是不要紧,但可以去关心,去支持,去协助。久不久可以去探访慕道团。但很多都是只交由修女或传道员去负责。的确,我们教理中心去做教理讲授及培训导师的事,但最终把关的是神父,我们没有办法。训练是我们训练,但还要有很多实践和磨练,课程实习时只看一次,中心不能永远有人陪伴。
慕道团本身应成为一个团体,团员要有互动
记:慕道者也是活生生的人,要有互动交流。
杨:对,要靠你自己的信仰领会,如何去掌握,这就关乎导师的信仰生命。这是没有得握著你的手去教的,但若有一个合适的人为导师进行跟进,培育就更有效。堂区导师团可以在这方面担当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记:对,有些明星导师能够把更多人留下来。
杨:对,但亦有些明星导师却不愿意和人合作,只是自己教。其实我们一直鼓吹堂区导师团在大纲、内容上互相沟通。但有些堂区却由甲导师教这些,乙导师又教别的,完全不能互通。但若堂区做得好,是完全可以互相补足,例如有慕道者缺席,可去另一同步的慕道团,由那处补课,因为课程完全互通。除了补课外,可打破堂区间不同慕道团互相的隔膜。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是导师团的素质,堂区神父的支持和把关工作;第二点是堂区的团体幅度,过了收录礼,慕道团本身应成为一个团体,团员要有互动,分享。
记:这就更加少听了。
杨:其实这是应该的。
记:很多时候是到释奥期才成立小团体。
杨:No,这是我们一直鼓励的。在我们的培训,一直已提醒学员要一早塑造成为一个信仰的小团体,因为太迟成立,不够时间成熟。
记:对,其实有不少人在释奥期已经缺席。
杨:对。但亦有些导师是很好的。有些堂区,在慕道期时,一般是四个星期上堂,但第五个星期或某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是祈祷分享生活,慢慢小团体便形成了。个别的班,差距真的可以很大。
记:这真的很好。有些慕道班真的很闷蛋,斋讲圣经,甚至是只讲没解。这些父母真是苦心。
杨:没有办法,可能是为了领洗纸。你看,这又怎培育信仰?又怎能打好基础?
记:对,这种教友,走,是很正常的。
杨:除了这些,堂区大团体又有没有关系呢?堂区有收录礼、甄选礼、考核礼,但慕道者未必清楚明白知道是什么事,啊,要去礼仪,便去做。其他在场的教友都不知是什么事,为了什么?叫拍手便拍手,只知礼仪很长。完全不知道这些礼仪的团体幅度是多么美丽,可以表达出团体欢迎接纳新的成员。但全体无这意识,无堂区大团体和慕道者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问题的出现,就是堂区function不到堂区的作用。
记:对,完全不能发挥堂区的作用。只重视主保瞻礼,食餐饭。
杨:最近听闻有些堂区主保瞻礼开始少人去聚餐,要堂区开始求人去。
记:这真的是大件事了。
杨:大家应看到信仰不能是个人幅度,而是要大团体能融合到小团体以致个人,一班新加入的弟兄姊妹。不能培育整个堂区教友的团体意识,这真的很惨。甚至是领洗当晚,有没有人会向走到新领洗的人当面握手祝贺?只有认识的人才会去祝贺。其实不应这样,而是全个堂区一齐欢迎新的教友,令到他们感到有归属感。
我们有没有为慕道者建立一个参与弥撒的习惯?
记:我们没有这习惯。
杨:所以,为何会流失?我这里指的是不参与弥撒的,他不参与,并不代表他不是教友,或和天主关系很差。这些我们不评论。现在要论及的是,在慕道期间,我们有没有为慕道者建立一个参与弥撒的习惯?虽然我们说不鼓励慕道期间参与全台弥撒,但可以为他们养成习惯,完了圣道礼,他们可以决定是否留下,但甄选礼后就应该全程参与了。因为要帮他们做这准备了。
记:而且也要他们习惯不是要去弥撒,而是希望他们enjoy整台弥撒。
杨:对,这就是整个慕道期,不单传道员,整个堂区、礼仪组,甚至是堂区议会,有没有正正式式去欢迎他们?再说,有时听到考核礼,应是神父见候洗者,但有些却不是,而只是修女见。其实这是最好机会跟候洗者建立个人关系及教会的关系。
记:甚至乎以前是有家访的。
杨:对,这是应该的。这是更好的。
记:对归属感是由慕道时已慢慢建立。而不是领洗后硬叫人家参与善会。
杨:堂区由上至下,都有某种形式或气氛。所以,留不下来,没有团体感,也没有参与弥撒的习惯,这样,参与或不参与弥撒,为这新教友没有什么分别,有空才参与。当然,有些另有目的,例如为子女学业或为结婚,那就另计了。
记:就你所知,多不多堂区慕道班能够培育成团体呢?
杨:这很视乎不同导师,即使同一堂区,也出现不同情况。幸好我们教理班的学员是接受这一套,他们也反映,教理班是这么说,但他们在自己的慕道团时,导师不是这么做。我们便鼓励他们有机会做时便要这样做。培训就是这样。唯有靠新一批学员。回去你的问题,有多少留下来?可能一半半,碍于很多因素。例如有些慕道团的时间少于一小时。头头尾尾不足一个钟。
记:一小时?
杨:是的,因为堂区没有足够地方,有客观限制,慕道班要等班房。所以,要防止流失就是要如何融入大堂区,就是如何继续深化信仰。教区教友延续培育委员会新开的课程「主.人.家」,就是针对信仰的团体幅度及如何帮助新教友融入堂区的信仰生活。我们用主日感恩祭做骨干,并参考卢云神父《炽热的心》这本书。我们先以圣十字架堂做试点。教友时常参与感恩祭,但如何从感恩祭延伸到生活上?要培育和帮助新教友提高信仰意识,在生活实践信仰。课程中堂区深入参与,提供导师与我们一起合作,接受培训,将来他们要负责整个课程。此外,新教友的跟进,不单要求慕道团导师,也要训练陪谈员,因为人手根本不够,若不训练,做不了这么多的培育和跟进工作。
记:对,否则做死那些导师。
杨:我们要尽量扩阔人手。加强对团体的归属感,不单是堂区大团体,而是在信仰意识上有团体的幅度。例如信友祷文,我们是会为世界,不单是为堂区祈祷。否则这信仰会很狭窄。希望在这课程,帮他们打深信仰。
记:会否担心领洗后,他们虽然早期应承了参与,但领洗后就离开?因为已经不能强迫了。
杨:都会有担心,但又要看堂区如何配合。我们由堂区决定是否计出席率,是否发证书等。但真的有人可能因为时间不能参加,我们也会给他们其他机会去培育。暂时反应不错,起码有一半人以上参加,领洗百多人,一半人,我们预八十名额。堂区刘神父就说新领洗者一定要参加这课程。神父很认真,很鼓励,并不是要吓教友,只是想知道不参加的原因。
记:那么是平日晚还是星期日上堂?
杨:是主日,弥撒后,多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其实有很多新教友也问,领洗后有没有安排?这正好配合他们的需求。
记:而且圣十字架堂有很多其他空间可用。有些堂区完全没有地方。
杨:对,所以要成功要有很多因素配合。
记:这给我一个感觉,就是堂区愿意如何去看、去配合。以前给我的印象是报喜不报忧,大事宣扬我们如何地威水,是全球华人最大教区,好像其他地区都比不上,但自己的问题却不去正视,我们的隐忧,教友不必理会。现在不一样,认真面对问题,总有解决办法。
杨:对,以前也时常说没有人手,现在我们提供一个方案,若堂区不够力量,可以由铎区支持。
记:那么,这个团队要十几人才够,因为有mentor。
杨:要的,所以要训练。而且将来要由他们自己接手。当然若有问题我们会帮忙。他们也很认真、好期待。
记:另一方面,他们那边的圣母军也很强,所以无论人手或团体感也应较好。
杨:对,现在是关爱华负责,也做得好好。而去年九月慕道班已招生,说明是要上足三年的慕道班。曾问堂区学员有何反应,他们说没有问题,因为可能不知道平常慕道班是年半。当然他们之后会知道领洗要接受一年半的培育,但亦预了领洗后继续有延续的培育。其实头尾实质没有三年呢。所以,可以说是整个完整的培育,不是领洗完就完。不过亦有隐忧,例如缺乏支持。我亦委员会提过,现时的教友有很多是mixed marriages,有很大影响。一方在上堂,另一方怎办?
记:那么,可否领洗后,配偶也可以参加课堂?
杨:我想不太适合,他们该参加慕道班,但问题是多数不愿意。作为新教友这是很困难的。
记:若在课程内容可否渗透一些婚姻、工作、压力、教仔等等,慢慢渗透生活化。
杨:可以另作安排的,但也要看看年龄层。我只想带出困难点及关顾不足。
记: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杨:另一方面就是主日学的问题。
记:对,大部分是小六学生,完了便没有跟进。而大部分主日学学生则反而高兴,因为不用再返主日学了。因为实在太闷,单向教授,返了五日学,星期日实在不想再返学。但不用返主日学了,有没有其他相关的团体可以跟进呢?没有。
杨:教理中心曾为此商讨过,中心希望为主日学发出指引。
记:这真是很好,因为从来都没有。另外有主日学导师大叫很需要教材。
杨:教材我们不太担心,因为除了中心编写的教材,导师可以自己变化创作。但主日学指引却是很重要,因为婴儿领洗后,若做不好儿童的信仰培育,很快他们便消失。所以我们真的很着急。现正开始筹备编写,预计可能真的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完成。真的不希望改善主日学参差素质。另外还有教区牧民指引,也说及儿童信仰培育,不是主日学、坚振完了就完。而教区也想按成人入门的顺序,即婴儿领洗、之后一起领受坚振及圣体圣事。
记:这是好的事。听过一些人的经验,儿童领洗,八岁初领圣体,十三岁坚振,但却从来没有好像成人那样的慕道班教授他们,他们的信仰知识好像是零知识一样。当遇到别人或基督新教的挑战,便真的不知如何。他们能够留在教会内已经是奇迹,可能有不少人是离开了。
杨: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现在主日学面对另一个问题是当面对考试或功课压力时,学员便缺席,是非常普遍的现况。
记:对呀,家长是多么紧张。真的很多东西要做,不过,我又觉得是好事,因为至少是正视问题。不像以前一样,只懂歌舞升平,或是只是面对一些还愿意在圣堂出现的人。
杨:对,看到的事情真的很多。希望大家多关注,即使做不到什么大的改变。
记:对,希望大家对教会能多关注,不要对教会冷漠。例如在弥撒中,大家不要这么冷漠。
杨:希望每人都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些,这样,教会还是很有生气和充满希望的。
罗国辉神父:教友性格、堂区配合,会影响教友的参与
访问完杨主任后,记者也想问问神父的意见,于是,便走访了罗国辉神父,访问内容如下:
记:神父,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领洗教友流失,请问您对这情况有什么看法?
罗:有人有预设答案,例如说慕道班教得不好,所以新教友流失。但实情是有很多因素影响。
知、情、意
记:很多因素?例如?
罗:影响人的因素有知、情、意,慕道者也有很多知情意。可能情有些,知不多,意很少;也可能知很多,情少少,意更少;亦有些人,知不多,情很多,意中等,这些人反而会留下来的。最好的当然是知情意互动。
记:怎样可以增强情和意呢?
罗:今日仍用慕道班是错误的,应是慕道团,而不是班。团所重视的是情及意,班重视的是知。知是一生的功课,慕道后仍不断地知。永远听不完,永远记不完。
记:但有些慕道团很重视信仰知识,听过甚至要团员背诵所学的课程。
罗: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连自己也不了解,内心向天主的情也不明白,但却要在知上要更了解天主。自己也不了解自己,但却要了解天主。
记:在情意方面,女性似乎会强一些。
罗:个人方面,男女大不同,男方知更强,用脑;女方情更浓。但意方面,可能双方都差不多,或两方都少,还有激情。男方的激情重视知,女的重视情及意。在过程中,所有激情,调查曾说,只有维持一年半载。所以便是刚刚领洗的一年半载最多人留下,过后便渐渐消失。
记:激情一定不可能维持长久。圣周六领洗那一晚最high,但慢慢便会冷却下来。
罗:要注意,并不单是领洗,结婚、做朋友,都一样,知情意,去到最后,意最紧要。情,是激情。要慢慢变得纯,细水长流,最后,要承认有些地方自己真的不知,要接纳,承认自己无知。面对着天主,我是无知。
记:很少人愿意承认无知。知少少,扮代表就很多。
罗:这些,跟个人灵修有关。自己是停留在激情、意志、纯情或是知识?男女不同,慕道团的影响,个人性格不同的发展等也会产生影响。
记:性格如何影响?
罗:性格有四种,一般是狮子、马骝、狗、猫头鹰。如果是马骝及狗,易留在团体中,团体提供性格模式,马骝在团中蹦跳,引人注意,狗在团体中,有安全温暖。如果是猫头鹰,很孤独独立,也可以很「宅」。而狮子,会霸道,要独领风骚,若不能便可能会离开。要注意性格。领了洗,加入教会,什么性格会加入善会?马骝和狗都会加入善会,狮子也会,但狮子若不能独领风骚,会离开。马骝也需要有表演的场地,留下来的可能就是这些人。
记:「宅」的人会怎样?
罗:「宅」?若有信仰,可以躲在家中做基督徒或只参加主日弥撒便走。他不会加入善会,独来独往。现在圣堂有哪些人呢?大家有目共睹。
记:我们也见到有些人原本热心,但突然就消失了。
罗:这是遇到冲击,包括感情、家庭、工作、钱、道德。道德有影响,例如一次跌倒,感到失望,不再出现。在过程中,这些可以是或非,是者,因为如此更坚定。非者,怎样帮助他们?在灵性生活中,如他们坚持返圣堂、告解圣事、在团体中,会易一些,不一定会成功,但会容易一些。
记:还有其他因素吗?
罗:在这中间,会出现正反合,不同处境、年龄,如老中青幼。在过程中,长者和中年人,比较定;而青和幼,可变因素多,流失容易。各种因素会影响教会生活,如果堂区不能提供机会便惨了,例如青年人需要同辈陪伴。年青人最多到二十五岁便会安定的了。
记:长者又如何?
罗:长者,是讲求需要的,长者有自己的天地,需要活动,例如书画班,中年人可能是家长班。按这些有不同的陪伴。但我们不是club,要有信仰幅度。很多堂区搞朝圣等于旅行,但没有为长者打算,写平安纸、如何做葬礼、走最后一程等。我们堂区老人很开心,问神父何时到坟场行,这是多元生活。多元、贴身、自由,不是你举办便来,是贴身需要。
记:有很多活动,哪些是最重要?
罗:弥撒是必要。善会、组织、团体可松可紧。团体就是机会。到这里就可以见,什么是可变,什么是不可变。弥撒是重要不可变,其他是可变。但主日弥撒也要调节以上的人,要调节马骝、狮、猫头鹰、狗、老、中、青、男、女、知、情、意,这些是改变不了的。在这里有心理学、社会学、教会学。
记:这么多的人,你优先选择哪些对象?
罗:堂区中我选择长者及青少年。青年,因为第二代,长者是因为他们再没有机会。其他的,要排后一点。所谓其他,若有时间,也一定做。活动要配合每人性格。不变的是主日弥撒,加上个人灵修,两者都重要。个人灵修就是寻找自己,所以我喜欢卢云的《从幻想到祈祷》。灵修是个人和天主的关系;主日弥撒是团体和天主的关系。两者都重要,都是不变。
记:新领洗的教友,有没有人够意识和他们做个人灵修?支持他们个人和天主的关系?如果有很多人能和你成为一个团队一起做,就十分好。
罗:对,但这也和性格、经验、学识有关。有没有人想过这些问题呢?我用了很少时间便说出这些,因为平常一直在我脑中。但怎样呢?我也没有办法。我的性格(九型性格)是七号,但也受三号影响。这些性格是马骝,也有狮,每人性格很不同。当我理解到各人有不同性格,不能要求别人,也不能要求教友,便要投降了。尽力做,主日弥撒一定要调节所有人。我开最迟一台弥撒,因为我早便瞓着,未醒。迟一点的弥撒一般是年青人,要讲时事、压力,也要调节,灵修也一样。青年灵修是帮助他们聚焦自己。但今天教区好像和他们一齐玩,但难聚焦他自己。
记:只是活动,未必打得动内心。
罗:活动一定喜欢,但要聚焦他们自己。我也带朝圣,我会随他们去闯,但晚上就要问他们哪样东西哪件事最有感受?为何?你有何志向?死而复活的生命是有志向,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多默问耶稣不知你去哪里,怎跟随?多默就是年青人的主保。为最小兄弟做,就是为我而做。所以,不用四处去找天主,而是看看这世界哪一处最有需要,想今天最需要做的。
记:所以和年青人不用说长篇大论,最重要到点。到点便能把他们留下来。
慕道班导师谈教友流失
慕道班导师黄丽贞,有多年教慕道班的经验,曾与成人包括长者慕道者同行,走进入门圣事,成为教友。面对新领洗教友流失的问题,她表示导师在年半的慕道期中,愿意陪伴他们,建立主内兄弟姊妹的群体关系十分重要。
「他们领洗之后,继续跟他们维系十分重要。例如2014年领洗的那一班,我们保持每月的两次聚会,一次是圣经分享,另一次则在某成员家庭中分享及祈祷,这个小团体已经持续了三年,人数虽然不多,约七至八人,他们很珍惜聚会分享的时候,……日子久了,他们亦可轮流带领每次聚会。」丽贞细谈其中一个小团体。
今天都市人十分忙碌,新教友需要被鼓励参与圣堂活动,不单止参与主日感恩祭。多年以来,黄丽贞认为新教友加入圣堂善会的人数平均一半,多喜欢参与歌咏团、圣言宣读组,有些更参与跟生死有关的善别组。不少新教友是年轻父母,面对工作及照顾年幼子女已占去他们大部分时间,未必真的能抽空参与圣堂活动或小团体聚会。丽贞不时发起较轻松活动,如庆祝圣诞、联谊性聚会等,鼓励新教友跟家人一起参与;更有一些本地的朝圣活动,例如去年慈悲禧年,安排到七个圣堂朝圣,全年间,平均两个月一次,「现在有whatsapp群组很方便联络,发起这类活动,每次都有数十人参加,例如某次前往大埔圣母无玷之心堂,包了旅游车共六十人。总之与他们保持联系,彼此提醒:他们是教友这个身份」。
提及慕道班导师的角色,黄丽贞认为是跟慕道者关系的建立,而不应单单在道理传授知识方面。如果年半的慕道班期间,慕道者只感到每次上堂都是独个儿来听课,然后又独个儿离开,课堂中根本没有交流,更遑论团体感,他们领洗后又怎有动力留在教会?!她曾认识一位慕道班团员,往后领洗了,但丈夫经历了几个慕道班后,觉得自己仍未准备好领洗,但这名男士跟太太热心参与圣堂活动。作为导师,她愿意陪伴他们,给予自由思索与参与的空间,切忌催逼或太主动「跟进」,深信上主在工作。及至今年,天主的时候到了,这名男士觉得是领洗的时候了,于复活节真正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
的确,领洗不是终点站,只是入门。要留住教友,整个教会团体都要出多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