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完美的风暴。在许多人眼中,援助工作者就是现代世界的圣人,而正是这群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中,突然被描绘成了最邪恶的罪人。
大型慈善机构乐施会(Oxfam)的多名高级职员被指控于2011年在海地(Haiti)招妓,这桩丑闻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及大量谴责。这些高级职员飞到灾区,本应该去帮助那些穷困的弱势群体,然而他们却牵涉到了性交易当中,这样的恶劣行径让许多乐施会机构曾经的忠诚支持者侧目,同时也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关于外国援助存在价值的争论。
多家在日内瓦的联合国援助机构都将乐施会列为执行伙伴,丑闻爆发后,他们不断面临这样的质疑:“谁,什么时候,多少人次,为何你们没有?”。
危险的混战
尽管日内瓦的机构发言人们不厌其烦地回答那些问题,一遍遍地阐述联合国对于性剥削或性虐待零容忍的政策,然而这桩丑闻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演变成了一场危险的舆论混战。英国小报的头条新闻采用了耸人听闻的题目:“联合国援助人员强奸了6万人”,或是暗示联合国援助机构雇佣了数千“恋童癖”。这对这些机构的名声受到了难以挽回的损害。
6万这个数字是由长期对联合国持批评态度的安德鲁·麦克里奥德(Andrew MacLeod)得出的, 而他的计算方法完全站不住脚,他本人在得出这个数字不久就低调隐匿起来,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数百万人都已经读到了这样的新闻。
“所有人都认为那些数字荒谬至极,”一位资深的女性联合国援助人员说道,“但不幸的是,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但人们因为这些数字认为整个事件缺乏可信性。”
维和人员还是援助人员?
一些联合国官员认为,这场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它将一些联合国维和人员所犯下的性虐待,与那些援助人员所受到的类似指控混淆在了一起。
当安德鲁·麦克里奥德在世界重要媒体提及他那6万起强奸案的数字时,他被迫解释道,这是基于维和人员犯下的少数性虐待案件,而他将数字翻了数倍,再转嫁到了援助人员身上。
联合国维和人员曾在波斯尼亚(Bosnia)、利比亚(Liberia)以及中非共和国(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犯下多起性虐待案,这些都被记录在案。这些案件促使联合国制定出了严格的行为准则和严格的调查流程。
但是联合国维和人员仍处在其来源国的司法管辖范围内。因此,尽管联合国可以展开初步调查、提供证据,但任何指控只能由嫌疑士兵的来源国来提起。因此,一些非常严重的指控,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将维和人员遣返回国。
而联合国尽管反复强调其零容忍政策,但它仍然需要维和人员。联合国隐隐的担心是,如果它坚持秉公惩处这些罪犯,那么有些国家将停止派驻维和人员。
虐待、剥削、骚扰
而那些由援助人员所犯下的虐待、剥削或骚扰案件,应该与维和人员犯下的案件区分开来,但这些案件也确实存在。对于此类案件,联合国以及乐施会等援助机构则可以采取更有力的解决方式。“每起涉及性剥削、骚扰或虐待的报告或指控都会被彻底审查,”联合国难民署(UN Refugee Agency)的安德烈·马赫西奇(Andrej Mahecic)在日内瓦告诉记者。“如果情况属实,嫌犯将受到处罚并且被立即解雇。”
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当乐施会丑闻爆发时,援助人员的反应不一。有些并不觉得惊讶;而另一些人,比如核心人道主义标准联盟(Core Humanitarian Standards Alliance,一个在援助机构间推动统一标准和规则的伞式组织)的朱迪茨·格林伍德(Judith Greenwood),则表现得相当吃惊。
“我在许多国家工作时,都与乐施会接触过。这个丑闻很令人震惊。我认为援助人员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人都会感到惊讶。”
乐施会也签署加入了人道主义核心标准(CHS)联盟,而该联盟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在性剥削和虐待方面有明晰的政策。
“我认为我们其实有相关的规章(避免虐待事件),”格林伍德说,“但假如此类案件仍旧发生,那说明我们没有将标准和政策执行得足够好。”
“由援助人员犯下的性虐待案件是无法接受的,不管他们为哪个组织工作,那个组织都有责任调查清楚。那些本该来帮助他们的人,反倒伤害了他们,真是不可原谅。”
瑞士政府态度
本周二瑞士政府宣布立刻停止向乐施会捐款,瑞士外交部和《新苏黎世报》这样报道。瑞士外交部呼吁在“重新汇款之前”必须完全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缺乏透明度?
很讽刺的是,乐施会事件显示,这些慈善组织确实实行了这些政策:海地工作人员被解职,乐施会也通报了英国慈善监管机构。但尽管如此,因为公众普遍期待援助人员应该有最高的道德标准,当错误铸成时,这些援助机构往往下意识地要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影响扩大。乐施会事件必然会导致慈善组织所获得的捐助减少,而这也会让他们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更加犹豫不决。
“此类事件必须得到正确、透明的处理,”朱迪茨·格林伍德说道,“并且他们必须要报备给相关管理部门。”
然而,管理部门也许会是另一个问题。海地政府认为,乐施会应该将案件报告给海地警察,因为嫖娼在海地是违法的。这或许是个正确的举动,但比如说,如果一个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战区或脱离管制区被指控犯下了性虐待罪行,那么这个机构应该怎么做?将案件报告给控制当地的军阀,或许会弊大于利。
不管怎样,当前的共识是,我们必须从这一风暴中汲取教训,这场风暴正演变成援助圈子里的“#metoo”运动。
这类事件还会出现:现在已经有人对在海地的医疗慈善组织“医生无国界”(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的记录提出质疑。
试图淡化这一问题是极端错误的。即使要面临资金减少的风险,援助业界也应该完全公开计划如何解决性虐待和性剥削这类问题。他们也需要更清楚的展示其不断提及的“零容忍政策”到底是如何起到作用的。
或许对于援助行业来说,最勇敢的举动就是主动打破其长久以来希冀宣扬的形象:告诉公众,援助人员并不是圣人——没有人是圣人,与此同时,也要清楚地表明绝不容忍任何虐待或剥削。
(翻译:樊桦), 瑞士资讯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