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受访学者分析,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步步进逼,不排除中国在处于明显下风时,会让在华的美国企业成为牺牲品。不过,他们认为这类非关税手段的使用必须非常谨慎,否则中国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随着中美贸易战陷入长期消耗阶段,除了在关税上跟进反制,种种迹象显示,中国通过非关税手段应对美国施压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受访学者分析,尽管中国竭力希望将贸易战局限在关税层面,避免扩大至金融甚至社会层面,但面对特朗普政府步步进逼,不排除中国在处于明显下风时,会让在华的美国企业成为牺牲品。不过,这类非关税手段的使用必须非常谨慎,否则中国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不出意外,中美会在本月23日分别向从对方进口的160亿美元(约218亿新元)商品加征25%关税,两国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几乎板上钉钉。
针对这样的局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向《联合早报》分析,考虑到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中国现在不可能在美国面前“投降”,但鉴于中国在贸易规模上处于劣势,“如果这样打下去的话,就是(要用)非关税手段”。
中国商务部今年6月称,中国将“综合使用包括数量型和质量型工具”在内的各种举措,应对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庞大的中国市场被视为中国手中一张非常重要的牌,中国是否会在关键时候让在华美企成为牺牲品备受关注。
有分析认为,虽然中国不会在明面上把美国企业列为报复对象,但却有一系列工具可以使用,例如对在华美企加大审查力度、延迟审批和发放许可,甚至曝出一些在华美企的丑闻等。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瑞达(Kenneth Jarrett)早前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就表示担忧,认为“一些美国企业将受到伤害,或者是直接被当作靶子,或者是在中国的行政或通关程序中普遍性地遭遇迟滞”。
消息称承诺外企继续实施市场开放
不过,中国要借助在华美企向特朗普政府施压,并非毫无顾忌。有分析指出,一旦开始向美国企业开刀,将不利于其他外资进入中国,而中国一直担忧外企撤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并不会打这张牌。
有消息指,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前,6月在北京同高盛、辉瑞(Pfizer)、联合包裹(UPS)等外企高层会面时表示,曾做出这方面的允诺,表示中国仍会继续实施市场开放措施。
另一张外界盛传中国可能使用的“牌”是抛售美国国债,让债台高筑的美国陷入被动。然而,这张理论上可行的“牌”实际可操作性并不高,其风险也难以预估。
目前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债权人,所持美债占所有外国债权人总额的近20%。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所持美国国债规模环比增加12亿美元至1.18万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大幅抛售美债,推动美债收益率上扬,将导致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成本上升,波及美国实体经济。
当然,到时候可能有其他国家愿意接盘,也可能引发美债投资者恐慌跟进抛售,最终对中美两国甚至全球市场的影响,都难以准确预估,而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负责任的投资者形象也将受损。
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上演以来,不少中国专家呼吁在处理贸易问题时做好切割,避免用金融手段解决贸易争端,导致影响面蔓延。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处理贸易战上依然保持战略克制,不过随着关税战形势趋严,不排除官方发挥其政治能力,通过基层动员在中国激发反美声浪。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月7日发表英文评论,暗示可能对美国苹果公司下手,让该公司成为中国民众民族主义情绪泄愤目标;中央媒体近期也刊登署名“宣言”的文章,号召民众“风雨无阻”共克时艰。这些信号都让外界担忧,中国动员民族主义情绪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一名长期观察中国政治的北京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真是到了一个很危机的状态,官方动员基层的政治能力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是它手中可以打的一张牌,只不过现在还不想把事情闹大。”
然而这么做的风险不容忽视,不少中国学者就担忧,民族主义情绪被点燃后会一发不可收拾,一旦失控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开打一个多月来,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市和汇市,尚未大规模波及出口行业。一名在宁波经营电子产品出口的业者告诉本报:“我们的美国客户不多,客户的进口税多交了,价格压力就大了,但好在最近人民币贬值,可以抵消一点。”
从长远来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必须调整策略,减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发展内需并开拓其他国家市场。
他说:“如果你生产圣诞树,现在能不能把圣诞树卖到欧洲国家去;如果生产美国国旗,能不能改成生产英国国旗;原来你依赖出口,下一步可能就要转向国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