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说,荡子比喻显示天主是怜悯之父,是文化、艺术和文明的基础。
教宗今天吁请信众默想“荡子比喻”,反省“两个儿子的态度,特别默观父的心。让我们投入父的怀抱,重新体会他的怜悯和爱。教宗今天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三钟经聚会上,以今天四旬期第四主日的福音(路15:11-32)为题阐释内容。
教宗说,这篇取自《路加福音》的章节是跨时代的灵修和文学之精粹,倘若我们的文化、艺术及文明没有揭示天主圣父的怜悯,将会如何?每次读到或者听到此福音时,都会令我们感动及有新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这福音的内容说到天主,让我们见到祂的面貌,更重要的是祂的心。在耶稣告诉我们圣父的怜悯之爱后,我们现在知道天主是父,祂创造我们有自由去爱,及意识到当我们迷失而返回时,会受到接纳和庆祝。为此,与天主的关系,透过这个故事显示出来,就如每个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一样,初时会依赖父母;之后,想自己作主自立;最后,如果有积极发展,会形成一个成熟关系,建立在完全感恩及爱之上。
教宗说,从这些篇幅,我们读到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与天主相遇的经验,有一阶段犹如童年依赖父母,对宗教有所依赖;逐渐地,人成长且想到自由及离开,走进成年独立做决定,可能会感到没有天主也可以过活,这些都是隐藏如何发现天主的真正面貌,看不到祂一直给予我们最好的。天主从不减少对我们的忠诚,即使我们迷途,祂继续以爱伴随我们,原谅我们的过失,及对我们的内心说话及指引我们。在比喻中,两个儿子的表现非常不同,一个离家及渐趋堕落,而另一个在家却与父的关系表现不成熟,因为当弟弟回家,他不高兴,相反父对弟弟回家并不怒火。两个儿子代表两种与父关系不成熟的地方:反叛和伪善。两种态度需要怜悯,只有经验过原谅,确认真爱及自由,才得到公义,最后我们可以进入与天主有真正的孝爱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