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5月13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当天,教宗围绕家庭生活中的三个规语“请问”、“谢谢”和“对不起”展开要理讲授。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今天的要理讲授如同是一扇入户门,通往一系列关于家庭生活,关于时间和事情上真实生活的省思。这扇入户门上写着三个规语,我在这广场上已经多次使用,它们是:“请问”、“谢谢”、“对不起”。事实上,这三语通往家庭和睦生活的道路。这三语极其简单,但实践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着一股巨大的力量,保护家庭的力量,即使必须历经无数困难和考验;少了它们,家庭则会慢慢产生裂缝,甚至会造成家庭瓦解。
我们通常认为这些是“有礼貌”的用语。是的,一个有礼貌的人会征求同意,说谢谢,或在犯错后请求原谅。是的,有礼貌十分重要。伟大的主教圣方济各沙雷氏(Francesco di Sales)常说:“有礼貌已是成圣的一半”。但要注意的是,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了形式主义的礼貌,这种礼貌可以变成掩盖心灵枯竭和对他人冷漠的面具。人们常说:“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恶习”。宗教也未能避免这样的威胁,它会让人陷入形式的世俗精神。试探耶稣的魔鬼卖弄自己有修养,正是以绅士、骑士的面目出现,而且引用圣经,似乎是个神学家。它的方式似乎无可指摘,但它的意向却是要引人离开天主之爱的真理。我们要说的有礼貌则是这个词句本身的真实涵义,即待人处世的良好态度在爱好善德及尊重他人之中牢固地扎根。家庭度的就是这种彼此相爱的彬彬有礼的生活。
我们看看,第一个规语是“请问”。如果我们能非常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即使是那些自认为理所应当的请求,我们就是为婚姻与家庭和睦共处的精神提供了真正的保护。进入另一人的生活,即使他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要求我们持有不侵扰别人的谦恭有礼的态度,使互信互重不断更新。总之,亲密关系绝非是理所当然地将一切和盘托出。爱得越亲密、越深刻,越应该尊重自由、等待对方打开自己的心门。关于这一点,我们要记住耶稣在《默示录》中所说的话:“看,我立在门口敲门,谁若听见我的声音而给我开门,我要进到他那里,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三20)。主耶稣也会在进门前先敲门!我们不要忘记这点。在家中做一件事之前需要询问:‘请问,我可以做这事吗?你愿意我这样做吗?’这正是既有礼貌又充满爱的言词。这对家庭大有益处。
第二个规语是“谢谢”。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正在变得不礼貌、满口脏话,这些恶习似乎成了解放的标记。我们甚至经常听到有人公开骂脏话。礼貌和感谢的能力被认为是软弱的标记,有时甚至被视为胆怯。这种趋势在家庭生活中应当被遏制。在感恩和谢恩的教育上我们绝不让步:人性尊严和社会正义,二者都是从这里起步的。若家庭生活忽视这风范,则社会生活也必失去它。再说,对信徒而言,感恩也是其信仰的核心:一个不知感恩的基督徒是一个忘记天主的语言的人。这是不好的!我们要记住耶稣的质问:祂治好了十个癞病人却只有一个回来谢恩(参:路十七18)。我曾经听到一位非常有智慧、非常和善、纯朴的老妇人,具有那种怜爱和生活智慧的老妇人说:“感恩是一株只生长在高贵灵魂土壤中的植物”。那促使我们在受恩后说谢谢的是灵魂的高贵,在灵魂中天主的恩宠。感恩是高贵灵魂开出的花。感恩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
第三个规语是“对不起”。这个规语固然难以启齿,却非常必要。少了它,小小的裂缝会不断扩大——即使你不愿意——甚至会变成沟壑。难怪在耶稣教导我们的那篇可以解答一切生活难题的《天主经》中,我们找到这样的句子:“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玛六12)。承认过失及渴望改正过错便使人当得起宽恕,这是尊重、诚恳及爱的态度。这样一来,裂缝就会止住。但是,倘若我们没有能力请求原谅,那么我们也就无法宽恕。在家里如果不再请求原谅就会缺少氧气,水会变成死水。感情上的诸多创伤、家庭中的许多裂缝,都是从不再说这宝贵之词“对不起”而开始的。婚姻生活少不了吵架,也少不了“摔盘子”,但我给你们一个建议:吵架不过夜。听好了:妻子和丈夫们你们吵架吗?子女和父母们你们吵架吗?吵得很凶吗?感觉不好受,但这不是问题。问题是第二天还有这种感受。为此,若你们在家里吵了架,绝不能不和好就结束这一天。那我该如何和好呢?要我下跪吗?不是的!你只要做出一个微小动作,一件小事即可。如此,家庭就会恢复和谐!只需爱抚就够了,无需言语。然而,绝不可不和好就结束一天的家庭生活。明白这点了吗?唉,不容易啊!但必须做到。这样一来,生活才会更美好。
这三个家庭规语非常简单,或许刚开始我们会觉得可笑。但是,当我们忘记了它们时,我们就笑不出来了,不是吗?或许我们的教育对它们太过疏忽了。愿上主帮助我们将它们放回正确的位置上,放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家庭内,也放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这三语正是赢得亲情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