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亚社.香港讯】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和香港原道交流会合办的第四届“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研讨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主题探讨“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
原道交流会会长蔡惠民神父在开幕致词时,形容这次研讨会是难得的交流机会。他回顾历届研讨会的演变,指出最初没有基督宗教的声音,“慢慢地加入很多教会的声音,也加入一些宗教管理部门的官员的声音”,“让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坦诚地交流”。
据《河北信德社》报道,这位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校长表示乐见本届的题目比以往根本。他说:“如果一个宗教没有扎实的宗教研究,没有一个系统的宗教教育在背后,是没有办法提高大家在社会中的服务和贡献。”
他提到研讨会是五六年前由中央统战部二局巡视员、中国人民大学基督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平晔博士在北京和香港推动成立,“目的是集合不同的宗教研究学者,共同探讨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可以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然后向有关的宗教管理部门反映”。
出席研讨会的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博士认为,政界及宗教界在社会实践上有共鸣之处,但仍“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沟通的问题”,所以“学术研讨是一种对话”。
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指出:“政界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我们的社会相适宜,宗教界则强调宗教要在社会上做光做盐,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他说,这次研讨会在沟通对话上,要争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两个目标。前者比较难达到,因为不易找到相同之处,“虽然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和谐的对话,为未来争取达到共识提供一种可能,提供一种愿景”。
面对中国社会在世界发展变迁的机遇和挑战,卓新平认为要做好准备,“这种准备包括我们社会存在共同体的构建”。
他又提到“河北是研究宗教的大省,尤其是研究基督宗教的大省”,认为“今天研讨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和宗教教育,在河北举行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举措”。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戴建兵指出,天主教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展很多社会服务,包括法文学校、医院、孤儿院、敬老院等,促进了社会慈善事业的开展。
他认为较晚才来华传教的基督宗教,“一方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礼俗,瓦解着传统社会结构,与中国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另一方面,其传播也对近代社会的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无论是冲击抑或瓦解,还是积极的重建以及与社会的互动,都是需要我们深入广泛地研究探讨的”。
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副厅长丁辉提出,该省天主教会要“因势利导及时对神学教育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研讨会在十一月十八至十九日举行,由信德文化研究所承办。参加者包括李平晔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教授等五十多位政界、学界及宗教界代表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