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个信徒团体组成联络网络,并憧憬着将来的合作机会。当中有团体认为,它们之间的合作能够加强“教友年”的成效。
加拿大华人信徒团体“生命恩泉”主力制作信仰媒体节目,早前其成员来港举行两次聚会,以认识本地多个新的信徒团体及探讨合作空间。他们计划九月会再举行聚会。
生命恩泉总监杨浩然早前访港时对本报说,近年香港多个信徒团体因回应不同的神恩而成立,若彼此能衷诚合作,教友年的福传和培育工作便可事半功倍。他认为,更重要是信徒能视福传为教会内整体的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鼓励更多人参与教会,让各团体散播的信仰种子更容易取得收成。
杨浩然期望,这些团体可共同分享某些资源和宣传渠道,事实上,爱的恩泉属下电台已开始跟香港的团体合作,如转播由“活水基金”赞助的“金钱以外”福传电台节目特辑,让北美华人也能够分享香港的培育资源。
“各团体其实并不孤单, 福传道路上有许多同行者。”生命恩泉义工叶满华说:“不同团体组织起来,能够让信徒有更丰富的信仰生活。”
谈到各团体彼此合作的契机,另一有份与会的塔冷通心灵书舍负责人杨孝明说,本地教会把教友年延长至二〇一二年,须举办更多活动,平信徒团体可合力协助。
杨孝明称:“信徒团体既要向内,也可向外成长。”团体可因着本身特色、优势或不足,与其他团体合作,惟本地信徒团体间的合作仍未见普遍。
杨孝明为教友年撰写的《实践教友年代的49个妙法》,亦建议透过教友团体福传。他对本报说,目前本地教徒达三十多万,教会内可有更多的信徒团体。
与会的教友年专责小组成员杨玉莲博士称,信徒团体若能彼此扶持,更能够见证教会的共融幅度和肢体互补。“教友职务非独自一人履行,它透过教会团体去实践。”她说:“在这些团体中,教友的职务虽有不同,但这是多元而合一的;而一些职务更可让教友深入民间服务。”
她说教友年凝聚了不同的教会成员参与其中,例如司铎月省邀请教友团体分享经验,从而帮助司铎去启发更多信徒实践教友职务。
专研牧职学的杨玉莲说,当教会出现新的职务,信徒团体便可以透过合作回应需求。她说信徒团体长远而言应负起使命,实践教会服务社会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