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与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八月六日假塔冷通心灵书舍合办研讨会,反思媒体对南亚裔人士及「假难民」报导。同场岭大学者公布调查,指媒体报导对南亚裔人士存偏见,呼吁社会持平并消除歧视。
研讨会上,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新闻媒体对南亚裔人士及『假难民』报导」研究小组公布调查,发现当新闻涉及南亚裔人士,香港媒体经常使用特定的词语、手法和编排去报导事件,形成南亚裔人士的角色定型。有关南亚裔人士的报导主要可分罪案和教育两大类,其中罪案的报导占绝大多数。该研究亦发现报章几乎完全没有提及南亚裔妇女和家庭。
研究亦指出,传媒报导方向普遍将「假难民」议题与南亚裔人士拉上关系,引导大众将两者扣连在一起的想像。
研讨会上,统筹上述研究的岭大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梁旭明呼吁传媒持平地报导有关非华裔人士及难民的新闻,不应标签或歧视他们。梁博士指传媒亦可以给予正面报导,道出难民在港的困难。
信仰反省环节上,时有协助难民及寻求庇护者的甘浩望神父(F. Mella)说,社会不应标签离乡别井的人为「假难民」,他们背后都有迫不得已的离乡理由。他呼吁基督信徒爱难民如弟兄姊妹般。
另一讲者、基督教励行会干事Jeffrey Andrews谈及媒体报导对少数族裔的影响,他指寻求庇护人士生活艰难,只能靠当局的基本生活援助过活。入境事务处亦在未深入了解其家乡的危险情况下便已拒绝其难民申请。
上述研究建议媒体选择报导南亚裔及酷刑声请者时考虑其对公众后果,并注意传媒伦理,在报导手法及字眼运用上需要具备敏感度,避免助长社会对这些群体的标签延续及恶化。
教育方面,研究小组指有关方面须从媒体素养,到平等、社会公义及人权概念教育大众;从信仰培育角度上,则应强调践行邻舍关怀、种族文化共融及和谐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