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习惯还是噪音干扰?瑞士的教堂钟声担负着报时和召唤人们祈祷的责任,但也会激怒周围的一些邻居,以致于招来关于它们是否该静声的争吵。一些教堂正迫于公众压力而同意调低音量,或是减少敲钟次数。
最近的一个周五正逢夏末的宗教节日。傍晚时分,伯尔尼的每一座钟楼都卯足了劲儿,在整整15分钟的时间里,整个老城响彻着并不协调的钟声合奏,吸引了首都外围许多人的注意力。
“我觉得这不是噪音,而是音乐。教堂的钟声有多种音调;在我听来是乐声,”图恩湖地区的敲钟人多米尼克·戴朋(Dominik Däppen)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不过他能理解不太热衷于此的人,还提了些减少所谓噪音的方法。
“降低钟声音量是可以做到的-要么通过增加隔音层,比如我们明斯特大教堂(Münster Cathedral),要么更换敲钟装置或是钟舌,”戴朋介绍说。
据《瑞士钟乐器制造者与演奏者指南》(法、德)会长马提亚斯·沃尔特(Matthias Walter)透露,在德国,“很多钟楼都安装了木板或金属板制作的隔音层,用来消除一部分音量” 。
沃尔特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瑞士的钟声敲得未必比欧洲邻国的更响,但这种相对更开放式的典型钟楼建筑,可能会令它听起来更响。
另一个关键区别在于敲钟的频率。
“法国一般每小时敲一次钟,可在瑞士通常每一刻钟敲一次,整点是另一种钟声,”沃尔特说道,他还指出在意大利,地区不同钟声也不一样:“北部敲钟更频繁,开放式钟楼也更多。”
健康风险?
一天24小时,1小时敲4次钟,这对Lärmsensible组织(德)来说太过头了。在德语里,Lärmsensible的意思是“对噪音敏感”,这个利益组织要争取一个更安静的瑞士。
“教堂钟声的噪音打扰人们入睡及夜间的睡眠。这会导致压力,可能令人生病,”该组织发言人塞缪尔·布希(Samuel Büechi)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解释。
那么教堂钟声是健康风险喽?依照联邦环境局的说法,这很有可能。该局有一个专门的噪音污染分部(多语)。
“有充分理由相信噪音会造成应激反应,而这种压力可导致长期的健康缺陷,”环境局科研合作人、心理学家马克·布林克(Mark Brink)表示。联邦有关部门可以对交通与工业嗓音作出管制,但却不能告诉教堂该做什么。
“对夜间的教堂钟声没有明确的噪音量限制。这属于应在当地范围内解决的矛盾。但如果可能的话,应该避免在夜间鸣钟。噪音越少越好,这一直是我们的立场,”布林克做出如上评论。
他补充说,从夜间10点到凌晨6、7点不敲钟,会是比较好的折衷方案-而许多教堂已经在这么做了。根据苏黎世《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的调查,在苏黎世州的34座新教教堂和24座天主教堂中,有15座新教教堂和16座天主教堂夜间不再鸣钟。
比如今年年初,苏黎世郊区霍恩克(Höngg)的福音归正教堂决定夜间不再敲钟。教区居民在接到当地人的投诉后通过了这一决定。霍恩克的天主教堂早些时候已经停止在夜间鸣钟。
“我几乎可以肯定,教堂鸣钟的传统-至少在夜间-会在5到10年里走向尽头,”布林克表示,他碰巧一直生活在晚上也能听到钟声的地方。“各教区认为,比起等到有人投诉了再这么做,出于自愿在政治上更加明智。”
丁丁当当
可是如果有人不喜欢教堂钟声,为什么还要选择在听得到钟声的地方安家?
“安静而廉价的居住空间不够多,”布希解释道:“安静的公寓非常难找,尤其是当你没有车,又不想住得离市中心太远的时候。”
沃尔特认为,许多人在找房子的时候甚至都没考虑过教堂钟声。一旦搬进新家,听到夜间敲响的钟声时,常常令他们感到惊讶。
在他看来,这些人往往会有两种典型的反应:“或者他们会说,‘天哪。钟声会吵醒我的,不过我要看看接下来会怎样。’过一、两个星期他们就习惯了,不会再被吵到。”
但另一些人决定最好立刻做点儿什么-这通常包括不愉快的讨论,甚至提出诉讼。
“然后当然是每次听到钟声都会让这人不愉快,因为这让他想起法律程序,”沃尔特表示。
但布林克也指出,对许多人来说教堂钟声有积极的心理影响,记住这一点也很重要。
“他们感觉会更好,觉得像是在家,会有天主在看顾他们的感受-因此对这些人来说,钟声具有心理意义。这使它不同于其他种类的噪音。”
法庭裁决:传统更重要
有4个围绕教堂钟声噪音的案子被送呈瑞士联邦法院,4次的裁决都支持钟声一方。
有一个案件牵涉了苏黎世州戈绍(Gossau)的福音归正宗教会。基于对保持敲钟传统的压倒性公众喜好,法庭驳回了一位当地居民的起诉。这位原告住在教堂隔壁,以为钟声只在周日敲响,于是在2010年上诉至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2013年12月,该案件以不予受理为由驳回。
|